北京西城白塔寺西边有一条胡同叫宫门口,在我的儿时记忆中那可是个不亚于如今南锣鼓巷那样繁华的街巷。
有着750多年历史的白塔寺庙会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而且也带动了周边百姓的生活和经济的繁荣。
其中不少做庙会生意的商贩就居住于此。
我祖辈曾住在离宫门口不远的西三条胡同东口,后来虽移居到北边的胡同,但当年作为精神享受的逛街、购物活动始终没离开宫门口这个中心。
因为这条街巷商铺林立,摊贩云集,叫卖声此起彼伏,烟火气息浓厚。
一间楼熟肉店站在阜内大街与宫门口交叉的十字路口,西南角曾有一家名为“一间楼”的熟肉店,店内自然是经营各种卤味熟肉,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红烧鲤鱼,特别是凉着带汤汁的冻吃,那鲜美的味道至今过“口”不忘。
中式糕点铺向北 进入宫门口胡同不远的西侧 有一家糕点铺,那是小时候妈妈带我常去的地方。
买点心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买一个点心匣子去串亲戚。
装糕点匣子的时候,我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枣仁饼、曹曹(鸡蛋)糕、鸡油饼、萨其马……看得眼花缭乱,伙计麻利地装盒,上面再盖一张红纸,用纸绳迅速拧结搭扣作为提手。
这动作一气呵成。
至于打发我,妈妈买的只是一小草纸包着的江米条,小时候叫“中果条”,那已经欢喜得不得了了。
倒坐羊肉铺宫门口中部胡同开始分成两支,往西北方向的叫西岔,往东北方向的叫东岔。
分叉点中央有一家朝南的回民羊肉铺 ,过去也叫羊肉床子。
从活羊宰杀到新鲜羊肉挂在肉杠子上售卖,再到五香酱羊肉,一条龙服务。
每次走过那家铺子,诱人的香气四溢,加上老板用鲜荷叶包裹着递给买主,那掺杂着荷叶清香的味道,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但那时候我知道家里没什么钱,一直没敢让大人给买点儿尝尝。
现在有钱有闲了,我还真的特地去找寻这家羊肉铺,原址已经变为一家菜店,东侧有一家经营牛羊肉的小店,据老板说原羊肉铺老掌柜活了九十多岁,前几年才去世。
老板也经营制作熟的各种牛羊肉,在此也有二十多年了。
不时有一些回头客过来买。
不过说实话,我还是对记忆中那荷叶包裹着热酱羊肉散发出独特的香味更加怀念。
卖纸的香蜡铺宫门口进口西侧还有一家专门卖纸的店铺,我小时候听大人们叫它香蜡铺,因为靠近白塔寺,旧社会人们烧香拜佛,少不了买香、烛台之类的东西。
不过到了解放后买这种东西的人少了,于是店里改卖各种纸张。
我记得每年秋天必买的是糊窗户用的高粱纸,过年用的对联纸,还有平时日用的“豆儿纸”(卫生纸)。
糊棚匠兼做纸人纸马宫门口西岔还有一家让人印象深刻的店面,是专门经营糊棚业务的店铺。
过去住平房,为了冬天保暖和室内卫生及美观,糊顶棚是家家标配。
有点像现在的装修,糊顶棚是一件需要请糊棚匠的技术活。
除了糊棚,棚匠还有一项活计——给办丧事的人家糊纸人纸马。
小时候曾见过长长的送葬队伍举着纸人纸车马从这里路过,把小孩子们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老虎洞里的故事宫门口东岔南口距出口大约五十米左右路东有个岔路口 一条往正东方向,没有名字。
另一条往东南方向,大约五六十米长,五米左右宽。
这儿有个有意思的名字叫“老虎洞”。
过去从北边过来的人群如果去白塔寺庙会,都愿意穿老虎洞斜插过去,再往东走几步就到了白塔寺的庙门。
正因为这条胡同离庙正门近,才成了当时常驻庙会商家和住户们宁愿憋屈一点儿也要挤在这里的原因。
据回忆口上朝西的两层小楼曾有过一家茶馆,一家理发店。
那时候,理发师傅差不多都有正骨的手艺,哪家孩子不慎胳膊掉了环儿(脱了臼),理发师傅拉过孩子胳膊,一边说着笑话转移孩子注意力,一边轻轻晃动小臂,揉着揉着忽然往上轻轻一推,大声说“好啦!”孩子试了试,真的没事了,于是皆大欢喜。
口上朝北的一间小店面,记得曾是笔墨专卖店,与路西的纸张店互为补充。
南出口常年支一个大锅,经营糖炒栗子、炒瓜籽儿、烤白薯,逛庙会前花个毛八分钱买了,边聊边走边吃,那叫一个心满意足。
当地老北京人的念法“宫门口”是标准普通话的念法,当地老北京老街坊说起这三个字挺有意思,听起来是“估么口”。
说是当地土话也成。
就跟我们说“老公母俩去了趟宫门口”在老北京人嘴里就说成了“老估么lia(三声)去了趟估么口”。
宫门口东岔南口东侧老虎洞小巷虽不宽敞但很整洁。
一群老街坊在阳光下回忆昔日繁华,赞美今日的变化。
展望与期待对昔日宫门口的繁华,老北京们一直盼望再现。
人们现在去那里怀旧旅游,已经看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大投入,比如店面、墙和地面都已经翻新和重新铺装,一些北京老字号店铺陆续进入营业。
如果一些非遗传承项目也能过来凑热闹,那是再好不过了。
比如我小时候总听大人说著名民间艺人面人郎就住在西岔这里。
出于保护古建筑目的不适宜在白塔寺院内设置庙会的项目如老北京的小吃、民俗展演、魔术表演、传统玩具……都可以拿来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一个可以与南锣鼓巷比美,同时又带有白塔寺庙会浓厚烟火气息和特色的宫门口民俗一条街应该是令人期待的。
宫门口对面曾经的的“一间楼”熟肉铺。
记忆中曾经的的糕点铺。
坐落在西岔和东岔间当年的倒坐羊肉铺。
倒坐羊肉铺原址东边旁边的现羊肉铺。
记忆中的香蜡铺专卖纸制品。
曾经的糊棚匠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