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激发全省广大青年奋斗、奉献的爱国情怀,展现新时代陕西青年的良好精神面貌,自9月初起,“三秦青年”微信公众号开设《青春追梦人》栏目,每周二、四宣传推送三秦优秀人物事迹。
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榆能化)是我省一家大型煤、气、油综合利用化工企业。
2014年7月建成投产后,榆能化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废水“零排放”,解决了能化企业高浓盐水处理的瓶颈问题,为在生态脆弱地区发展新型能源化工产业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也为我国化工行业推广废水“零排放”提供了“榆能化方案”。
魏江浪(左)在培训职工调整水处理设备。
污水处理、回用水处理、废碱液处理、再生水处理……榆能化的这套废水“零排放”系统能稳定运行的背后,有一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就是魏江浪。
1986年出生的魏江浪是榆林市佳县人,2012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本来有机会留在西安工作,但他毅然回到家乡,进入地处毛乌素沙漠的榆能化,从事一线生产工作,任排水工艺工程师,负责排水装置工艺生产运行工作。
2018年9月任榆能化公用工程中心排水工艺助理主管,负责排水装置的生产运行管理工作。
2012年,当魏江浪和他的同事们面对公司建成的全国首套废水“零排放”系统时,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只能靠自己摸索、研究。
为了让这套系统尽快投入运行,他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就摸清了整套系统180多台设备、数千个组件的运行原理。
凭着这股子韧劲,魏江浪在设备运行初期解决了很多棘手的技术难题,同时他还把自己所有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标准化操作手册。
为了让这本操作手册得到及时更新,魏江浪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现场查看、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轰鸣的机器声几乎伴随他每天的工作。
有一种成长叫磨砺。
2016年,榆能化污水处理系统遭遇俗称行业癌症的重度丝状菌膨胀问题,导致处理污水的核心物质活性污泥流失严重,给下游回用水站带来巨大的污泥拦截压力,生化系统接近崩溃,甚至要逼停主装置,这样的问题根据行业经验通常需要两个月才能解决。
眼看着公司因污水处理系统主装置排不了水就要停产,魏江浪临危受命,经过一番彻底、系统的摸查,他采取缩短污泥龄、引入物化泥等5项解决措施,10天后,污泥膨胀的问题顺利解决了。
当同事们终于松口气时,魏江浪却想,何不把这个故障解决过程写出来,或许可以帮助其他企业解决类似问题。
他总结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撰写的科技论文《煤制烯烃项目污水站污泥膨胀的解决实例》在国家核心期刊《工业水处理》发表后,获得同行们的普遍肯定。
污水、污泥这些常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魏江浪却天天与之打交道。
尤其是夏天,他常常顶着高温,在污水、污泥发出的恶臭味中做现场调查。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在技术上不断地攻坚克难,练就了扎实的技术本领,逐渐成长为公司废水“零排放”系统的技术骨干。
近年来,魏江浪主持的QC(质量控制)课题《控制SBR池污泥沉降比,确保出水达标》发布后,获陕西省优秀QC成果三等奖;他负责的回用水站废水内部回流管线改造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将回用水站中和废水处理流程改造,有效减缓了污水站超负荷运行的问题,每年为公司节约费用29万元;面对废水处理系统因水温达到38℃极限值后处理能力不断衰减的问题,他申报的“水系统降温改造”技改项目,于2019年6月投入使用,今年夏天最热的日子里,污水站和回用水站等装置的水温依然在指标范围内,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上,魏江浪在工业废水处理工赛项中表现突出,被授予“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称号,这也是此次赛项中陕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并在当年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
2018年,魏江浪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为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达到提高职工技能的目的,2019年,“魏江浪创新工作室”在榆能化成立。
如今,工作室已经成为魏江浪开展技能传承的阵地,每月的上旬和下旬都有他授课的系列培训,培训对象为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多年的熟练工,培训内容有操作技能、创新思维等。
他带的多名徒弟从普通操作工成长为班长和技术员。
工作室培养的技能人才奋战在榆能化生产一线岗位,成为公司生产稳定运行的基石。
“不让一滴污水流出厂区,把一杯污水变成一杯纯净水,并最终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这个过程就是我的使命所在。
”魏江浪说。
长年在艰苦的化工生产一线埋头苦干,默默奉献,魏江浪为工人树立了榜样,诠释了新时代技术工人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陕西省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6季 第3期开课啦~点击【阅读原文】青们记得来学习"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六季第3期,来了!(附9.16-9.22秦团要讯)-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