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定安 衡阳,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人类文明进程和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衡阳从来没有缺席,不但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树有无与伦比的丰碑。
无论是在远古,还是近代,衡阳历史文化都是厚重的,深远的。
她是中华五岳之一南岳衡山所在地;是火文化的发祥地;是大禹治水的智慧获取地;是制蚕始祖嫘祖的“安身”地;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诞生地;是伟大的思想家王船山学说发源地;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石鼓书院的承载地;是抗战史中衡阳保卫战的发生地;是汉民族“春社”习俗最完整的保存地。
衡阳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一脉,既集聚了中华文明的发展的共性,又彰显了地域文化发展的个性,既传承了文明演进的统一性,又凸显了文明递进的多样性。
衡阳历史文化特点与价值,是由其源头与发展过程决定的,具有鲜明的农耕文明色彩和浓郁的湖湘文化味道。
一、衡阳历史文化源头探究。
作为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衡阳的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特色明显。
与其他地方的历史文化一样,衡阳的历史文化呈现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不是单调的,而是丰富的;但众说纷纭的文化现象,必有纲目之别,主次之分。
历史文化的脉络,必有主线。
衡阳历史文化的主线是什么呢?有三条:一是以火神崇拜为源头的祭祀文化演变史;二是以神农炎帝为标志的农耕文明进化史;三是以南蛮血性为基因的湖湘文化发展史。
无论是人们总结出的大雁文化、宗教文化,名山文化,还是书院文化、船山文化、抗战文化,等等,都是由前述三大文化文明而产生衍变出来的文化现象。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本与末,源与流的关系,而不是并列与平行的关系。
而且,这三条主线不仅具有包容性,其特色还具有唯一性和差异性,是衡阳历史文化的标签和标志。
(一)火神崇拜是衡阳历史文化的主要源头。
说到火神崇拜,离不开南岳衡山。
然而长期以来,衡阳人“不识南岳真面目”,一讲南岳的文化底蕴特色,就讲是寿文化、佛道共存、祭祀文化、名山文化、香文化等等。
这些当然没错。
但是这些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源头在哪里?朝廷和民间为什么要在南岳衡山祭祀呢?祭祀的对象又是谁?很少有人思考,以至于今天说到衡阳文化特色,都呈碎片化,没有系统性,缺乏独特性。
为什么说火神崇拜是衡阳历史文化的主要源头呢? 1.衡阳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