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冯小刚移民美国,都说落叶归根,为什么64岁还要选择远走他乡?终于,冯小刚对此做出了回应。
前不久,一张照片传遍网络,是冯小刚在美国的家中接待客人,有很多网友质疑其已经定居美国。
10月31日,冯小刚对此做出回应,说明自己不过是去送女儿去上学,并没有移民。
而且,由于对故土的眷恋和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距,他也从未想过移民。
说到移民,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都开始向往定居国外,甚至成为一种执念。
外国的月亮总要更圆更大一些,可是殊不知,早年的决定,总要用晚年的思故之情来买单。
甚至连魂归故里都是难事。
而在这一点上,苏轼却有不一样的见解。
苏轼出生于1037年,从小便非常爱学习,刚刚成年,便博览群书,通晓史书,行笔如流水,能写千言。
他在应试中便一文而出名,得到欧阳修的极力称赞。
就这样,别人还在为考试绞尽脑汁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巅峰,并放下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豪言壮语。
可是那时候的苏轼还是年轻气盛,阅历不多,最终因为乌台诗案,含冤入狱。
从高官变为阶下囚,苏轼直接被从云端上扯了下来,这对于他来说,无疑不是巨大的打击。
被关了二十多天的他,拖家带口几十人辗转到了黄州。
在如此清贫的地方,他担着一个有名无实的小官,连养家的俸禄都没有一分。
不仅如此,往日的朋友也再不与他联系。
苏轼整日过得惶惶不安,即便想借酒浇愁,都不敢喝得太多而酒后乱言。
心中的憋苦更是不知该与谁说,便只能在这样的岁月中艰苦度日。
好在还有这山水风景得以慰藉。
这样的日子,在苏轼创作出《赤壁赋》时,才得以释怀,从此这一山一水,一鸟一树,云卷云舒,都是他化解执念的源泉。
管他高官厚禄,家国抱负,都不过过眼烟云。
他给自己取了个名号,叫东坡居士。
他摒弃了“苏轼”带给他的所有荣耀和苦难;即便小鞋穿在脚上,让他一再被贬,却都不再是困住他的牢笼。
他漫步在细雨绵绵中,把酒言欢山水之间。
苏轼一生创作上千首诗词,让人熟知的大部分都是他被贬之后创作的,描写山水意境几乎都在映射他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他能有这样的意境和胸怀,其实都主要归功于对执念的放下,这天下之大,总有容身之所,而当年执着要去的,也不过只是没能好好地放过自己。
刘禹锡曾被贬三次,住所和周遭环境一次比一次恶劣,可他总能在其中找到让自己欣赏的地方,就算第三次被贬住在一个四周都漏风漏雨的破败小屋,他仍能作出《陋室铭》流传千古。
执念其实很模糊,它几乎存在于很多人身上,对感情的执念,对故乡的执念,对未知的执念,有些执念会让你成为困兽。
成就自己的并非某个地方或事物,而是自己本身。
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是否真的是心之所向。
人生在世数十载,放下执念,才能万般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