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夜读丨下一站:大学!(下一站我的大学有哪些)

发布:2024-10-01 浏览:32

核心提示:临近九月,各大高校陆续迎来了新一届学子。很多新生带着大包小包,在家人的陪伴下,不远千里来到向往的学府。刚从高中毕业的他们,稚嫩中带着对成长的渴望,憧憬中略含对未知的敬畏,有兴奋和期待,也有紧张和不安。你还记得自己当年入学时的情形吗?你还记得那时的际遇和心情吗?还记得大学第一天报到的场景吗大橘子:就记得当年是在北京西站被接走的。Tiger:背两个麻袋,穿一双双星运动鞋,一身西服,就差没带大米了。林飞:07年入学时,是我爸陪我去的,他拎一个大包,我拖一个大箱子,那是我爸第一次出远门。现在回想起来,他当时有点局

临近九月,各大高校陆续迎来了新一届学子。
很多新生带着大包小包,在家人的陪伴下,不远千里来到向往的学府。
刚从高中毕业的他们,稚嫩中带着对成长的渴望,憧憬中略含对未知的敬畏,有兴奋和期待,也有紧张和不安。
你还记得自己当年入学时的情形吗?你还记得那时的际遇和心情吗?还记得大学第一天报到的场景吗大橘子:就记得当年是在北京西站被接走的。
Tiger:背两个麻袋,穿一双双星运动鞋,一身西服,就差没带大米了。
林飞:07年入学时,是我爸陪我去的,他拎一个大包,我拖一个大箱子,那是我爸第一次出远门。
现在回想起来,他当时有点局促,但真的好开心好骄傲啊,回去后一直说后悔没把我妈一起带去。
佚名:00年上大学,自己扛着行李坐了19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站时已经是凌晨五点了,幸好学校派了车接站。
一晃眼,当年出生的小孩如今都毕业了吧,时间过得真快。
陶建雄:85年毕业的。
我们那年头是要带被头铺盖的,还有一张草席,不用带什么钱,家境不好的有14元/月的助学金(食堂里1毛钱一块红烧肉,一个月花10元吃得相当好了)。
每周上六天课,每天8节课,一点不比高中轻松。
徐蘑菇:因为不舍得离开家,我到的时候,是报到第二天五点多,学校迎新的摊子已经撤了。
后来我爸在北京陪了我好几天才走,感觉我们宿舍的同学的家长早就走了,我爸还一直在。
孜然:我家在新疆,去年送弟弟去浙大报到时,我们一家人都出动了,当时好兴奋,第一次出疆,所以我们把爷爷也带上了。
La vida de lily:我来的时候天还早,接站的车早早就来了,车身写着大大的“北京交通大学”,然后一路呼啸着开启了我的“青葱岁月”。
钟灵:我们大一大二不在本部,报到那天下了火车就被带往分校区。
那里特别偏僻,一路上连个人家都没有,当时心里还嘀咕不会被骗了吧。
王岩:一家人开车送我去报到,在学校里遇见师哥师姐感觉很亲切,那天的文华楼还在装修没有名字,那天我以为去食堂要自己带饭盆儿,那天开班会坐在我前面的是我一见钟情的姑娘。
那时候天很蓝,爱很暖,时间很慢,那时候我才120斤。
郑辰晨:00后表示“空手到”毫无压力,报到前网上下单,直接寄到学校,报到时带上手机背个包轻轻松松。
在踏上这段崭新的人生旅途时,新生们是不是也会有些紧张?送上彭凯平教授对大学新生的建议和祝福,愿所有学子都能顺利开启精彩的大学生活。
积极适应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彭凯平曾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新生报到时,有同学问了我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来到大学后,同学们遇到的最大的不适应可能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在大学,新同学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也可以说是新生同学面对的最普遍的话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根据我当院长这么多年迎来送往的经验,我觉得对于新同学来说,最有可能产生三个不适应。
第一个不适应是对大学集体生活方式的不适应。
这里面既包括很现实的吃、喝、拉、撒、睡等日常事务的不适应,也包括心态与氛围的不适应。
当刚进入大学的新鲜感消退后,一些不良反应就会开始出现。
比如很多人以前在家里有单独房间,而现在要和来自天南海北的不同生活背景的几个同学挤在一起,某人袜子乱丢,某人打鼾太响,某人嗓门太大等,少不了一些磕磕绊绊。
再比如,以前上学的时候什么事都是老师安排、家长安排,自己照做就行,现在很多事情得自己安排,没人追着屁股提醒,也就是被动安排与自主安排的区别。
总之,集体生活与个体家庭生活差别很大,新同学要对这种差别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第二个不适应来自社会关系的变化。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分析,人类的社会关系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种叫“爱和分享”的关系,家庭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代表。
第二种是“等级与服从”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工作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第三种就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体现为独立、边界感、平等、尊重、合作。
第四种是“市场交换关系”,就是劳动雇佣,按劳分配。
所谓对社会关系变化的不适应,主要是指同学们从原来以血缘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待人接物方式突然转变为以和陌生人打交道为主了。
以前更多是家庭中的爱、分享与宽容,就算有点过失、发点小脾气也都不怕,可一上大学都变了,没人惯你脾气了。
大家都一样人格平等,找人办事得按照契约精神,规则与信用,更得学会和陌生人如何交往、沟通与合作。
总之,对社会关系的变化适应,对很多同学来说是挺大的挑战。
第三个不适应主要来自“自我变化的不适应”。
很多同学在高中可能是学霸级别的,是“别人家的孩子”,而现在来到大学,发现自己就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在某些方面很可能还不如其他人,那些往日的光环似乎一下就消失了。
有些同学就会产生一种失落的情绪,影响到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与人际。
一个人需要有自我期待,但是,自我期待也要遵循科学的理性。
如果把自我期待情绪化,变成了自我膨胀或自我贬损,那这个代价就太大了。
总之,生活方式、社会关系、自我期待是最容易引发新同学不适应的三个方面,这也是同学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那如何去克服这些不适应呢?就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
我觉得有三个必须做的事情。
第一个是“必须开放心态,积极去拥抱各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年轻人活力四射,学习能力强,所以更不能过早就墨守成规。
要有信心、愿望与勇气去多体验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人。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同理心,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理解他人的习惯与境遇。
第二个是“必须保证学业的完成”。
大家能考上大学,学习天赋都不会太差,但天赋好不代表一定能毕业,如果不努力,总挂科,或者因为其他不必要的事情耽误了自己的学业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同学们不要把自己的天赋耽误在不重要的事情和我们不擅长的事情上。
兴趣爱好可以广泛,也可以多多益善,但大学生的第一职业永远是学习与深造。
第三个是“必须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所有的才华和理想,如果没有健康的保障,就是毫无意义的幻象。
不能因为身体与心理方面的问题而损害美好的大学生活。
本科阶段是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生命节点。
这个阶段是人一生中体力、智力、情绪、认知、意志、人格等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所有人生中最关键的品格、意志、爱与承诺、自尊与责任感等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接受真正的考验,而这段时光正是摆脱青涩,开启燃情岁月的开篇。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早领悟到为意义而学习、为美德而深造、为幸福而奋斗的道理。
希望同学们在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排除噪声、抵制诱惑、明确是非、独立判断、坚定理想、勤学不辍、立足当下、心怀高远、不负年华。
更希望你们时刻心怀善意,包容理解,不忘呵护身边的人与环境。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祝同学们在大学学习生活诸事顺利!本文根据作者2023年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整理部分表达有所调整图丨视觉中国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马文佳编辑丨杨瑜婷 校对丨高少卓©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陈卓然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不用上课也能拿毕业证?总台曝光空挂学籍乱象→(空挂学籍的后果)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