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夏朝之前有个虞朝,它的历史远比你想象的精彩(多图慎入)

发布:2024-10-01 浏览:45

核心提示:虞夏商周,这是先秦人经常提到的四代,夏朝之前有个虞,这是诸多先秦古籍中都有明确记载的。然而如今诸多专家民科就连夏朝在哪都还是吵得不可开交,虞究竟有没有?如果有,它会在哪里?是什么样子?有图有真相。让抱雪斋用板砖一样坚硬的事实告诉那些数盲们,什么叫中华文明!先来看看文字记载。《尚书》中的《虞书》,记载了尧舜等虞朝先王的事迹。其中的《尧典》一篇,记载了尧帝颁布的虞朝历法。有的数盲曾经怀疑过《虞书》记载的内容有没有那么古老,甚至认为它是战国时候的人编出来的。然而随着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有学者竟然发现一片甲骨文上记

虞夏商周,这是先秦人经常提到的四代,夏朝之前有个虞,这是诸多先秦古籍中都有明确记载的。
然而如今诸多专家民科就连夏朝在哪都还是吵得不可开交,虞究竟有没有?如果有,它会在哪里?是什么样子?有图有真相。
让抱雪斋用板砖一样坚硬的事实告诉那些数盲们,什么叫中华文明!先来看看文字记载。
《尚书》中的《虞书》,记载了尧舜等虞朝先王的事迹。
其中的《尧典》一篇,记载了尧帝颁布的虞朝历法。
有的数盲曾经怀疑过《虞书》记载的内容有没有那么古老,甚至认为它是战国时候的人编出来的。
然而随着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有学者竟然发现一片甲骨文上记载的四方之神的名字,和《虞书》里的四方之民完全相同!而且也和《山海经》中的四方之神完全相同!四方风甲骨甲骨这铁证如山的证据表明,《虞书》和《山海经》里记载的至少一部分内容,最晚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经确定存在了。
既然《虞书》的记载确实有可能是真的,那么,尧舜和虞朝,究竟是否也可能是真的呢?《礼记》和《周礼》中的两条有关有虞氏的记载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提示。
有虞氏,就是《虞书》中舜帝所属的氏族。
《周礼》记载:“有虞氏上陶”,认为有虞氏非常重视陶器。
《礼记》记载:“有虞氏瓦棺”,认为有虞氏以烧制好的陶器为棺(土器已烧曰瓦)。
这两条记载都指出了一个共同点:陶器。
只有造出了陶器,才有可能形成以陶器为棺的葬俗。
拥有并且重视制陶技术,而且流行以陶器为棺,这是有虞氏最鲜明的特征。
这样的人有没有?有的。
先来说说制陶技术。
地球上最早制造陶器的人群,就在中国。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中,发现了距今两万年前的人类最早陶器。
仙人洞两万年陶器制陶技术从两万年前开始,从中国南部向北传播,在距今1.6万年前传播了整个东亚的沿海地带,然后不断西传,一路向西,在距今八九千年前才传到了西亚地区。
下图是陶器的传播路线图,可见制陶技术大约在1.7万年前已经传遍了东亚沿海地区。
我们可以看到图中发现1.6万年以前,各个拥有陶器的区域之间还隔着东海和日本海。
实际上在当时这些海洋也都是陆地,只不过是在距今1.3万年左右的新仙女木事件后被海水淹没而已。
1.6万年前的东亚地区是下图这样的,灰色部分都是连起来的平原陆地,红色线圈起来的是1.3万年以前人类拥有陶器的大致区域:对比一下1.5万年以前的海岸线,我们可以发现当时还在海平面上的三海平原(图中黄色部分)必然已经盛行了制陶业。
黄色部分是当年的三海平原然而新仙女木事件导致海水大幅上涨之后,下图中海拔较低的绿色地带大部分都被海水淹没,直到大约8000年前海水才逐渐回落到今天的海岸线附近。
这也是为什么东亚能够发现的所有八千年以上的有陶文化遗迹,几乎全部都是位于黄色地带和绿色地带交界处。
古文化遗址分布在海平面上拥有制陶技术的东亚先民,必然一定以及肯定是受到了这次海水上涨的重大影响。
以山东淄博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徐姚遗址已经发现了1.32万年以前的陶器遗存。
徐姚遗址陶器徐姚遗址陶片细节这个遗址如今距离海岸线还有一段距离,然而在大约1.3万年以前的新仙女木事件发生后,这个地方发现了厚达三米多的洪水沉积层,这个沉积层一直持续到了距今11700年左右的全新世。
下图是徐姚遗址的地层剖面图,可以看到距今11700年的全新世古土壤层底下,有大量洪水沉积物,导致这个遗址被废弃了。
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空白期后,山东淄博这个1.32万年以前的就已经拥有制陶技术的地方,直到近8500年前才重新迎来了制陶人群,这批人群在徐姚遗址不远处的后李遗址创造了“后李文化”。
后李文化人群很可能是在海水退去之后才重返徐姚故地的。
8500年前的后李文化和1.32万年徐姚遗址的制陶人群显然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后李文化的陶器。
拥有制陶技术的人群,都可以算有虞氏的先民。
但是最能够标明有虞氏身份的特征,还是“瓦棺”的葬俗。
这实际上就是考古中经常能够发现的瓮棺葬现象。
唯有足够发达的制陶技术,才可能造出足够大的陶器作为瓮棺。
唯有重视陶器,才会将陶器作为埋葬死者的葬具。
这个特点,足够让我们认清楚有虞氏的族群特点。
事实上,文献记载中的有虞氏,在尧舜时代仍然有着浓厚的尚陶风俗。
《竹书纪年》载:“尧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十年帝游居于陶”。
《说文》载:“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之。
”尧帝曾经居住在以陶命名的陶丘,舜帝也曾经在陶丘制陶,当过陶器贩子。
《史记·五帝本纪》明文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寰宇记》:“河滨在定陶县西南十里,即陶丘”。
有虞氏的舜曾经在山东的陶丘制陶贩陶,可见山东该地的制陶业在当时很兴盛,巧的是,同样在山东,我们发现了有虞氏独有的瓮棺葬!山东滕州的北辛文化遗址,发现了距今7400年前的瓮棺葬。
在山东,瓮棺葬的习俗历经数千年兴盛不衰,5000多年前的滕州岗上遗址,也发现了瓮棺葬,瓮棺中是一个夭折的胎儿遗骸。
印证了《礼记》中记载的:“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
——大量考古材料都证明,瓮棺葬中埋葬的主要都是早殇的儿童,这个传统从瓮棺葬一开始出现就是如此。
滕州瓮棺由此可见,山东自古就是有虞氏的活动区域,这也和早期陶器传播区完全一致。
那么,山东的瓮棺葬是最早的吗?并不是。
目前考古所见的最早瓮棺墓是在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一共发现了32具瓮棺。
贾湖文化遗址位置贾湖文化距今9000年至7500年,在该文化的初期,因海平面上涨的原因,当时的贾湖人应该正还住在海边,整个山东半岛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都是一个海上孤岛,居住在这里的北辛文化人群在大约8000年前与贾湖依然隔着汪洋大海。
因此,显然瓮棺葬的传统是在海水退去之后才从贾湖传到了山东滕州的北辛,北辛文化人群甚至有可能是贾湖文化人群直接迁徙而来。
8000年前隔海相望的贾湖遗址和北辛遗址那么,贾湖是不是就是瓮棺葬的起源地呢?未必。
从目前的考古材料看,始于9500年前的贾湖文化与拥有万年历史的浙江上山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
只不过,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在距今8000年前,上山文化的大部分区域都仍被海水淹没,比如距今八千多年的浙江余姚的井头山遗址就是在如今海平面以下数米处。
留存在浙江较高海拔处的跨湖桥文化,体现出与上山文化的明确传承关系。
跨湖桥文化在考古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中,不仅发现了与贾湖遗址类似的陶器,还发现了最少9000年历史的彩陶。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彩陶。
贾湖陶器上山文化彩陶上山文化距今一万年以上的遗址如今应该大部分还被淹没在东海海底下的三海平原上,从目前仍然在陆地上发掘的遗址来看,浙江一带毫无疑问是全世界一万年以前陶器生产最发达的地区。
没有之一。
上山文化陶器这里发现了地球上最早的尖底瓶,地球上最早的酿酒证据。
上山文化尖底瓶在上山文化发现之前,贾湖是这个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九千年前的贾湖人,拥有着与上山文化一模一样的水稻种植技术和酿酒技术,也拥有同样的制陶技术。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上山文化的人群应该也是用陶器做成的瓮棺埋葬他们的孩童。
这是在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发现的上山文化人骨,人骨为成人,怀中抱着一个红陶罐。
一万三千年以前的古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应该是有虞氏最早的活动范围和中心地带。
有虞氏早期活动范围有虞氏掌握了最早的水稻种植、彩陶制作、酿酒技术,养蚕织丝技术、采用瓮棺(瓦棺)葬俗。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拥有文字和易学的真正文明。
这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在一万年以前就拥有文字而且传承至今不断的文明。
有虞氏的“虞”,原本就写作“吴”,是吴国的吴!比如“唐虞”就被写成了“唐吴”。
巧的是,上山文化的核心区,正是后来的吴国!让我们从万年上山文化开始,以瓮棺葬这个鲜明的有虞氏特色为标记,一步步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
海水上涨的事件造成了有虞氏在三海平原的活动中心被淹没,迫使有虞氏只能朝地势较高的西部和北部地区迁徙。
一部分留在浙江一带的发展成了跨湖桥文化。
北部的一支有虞氏在9500年前到达贾湖,保留或发明了瓮棺葬幼儿的习俗。
大约7500年前,贾湖的有虞氏部落开始扩散,一支向东发展把这个瓮棺葬的传统带到了山东北辛等地,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瓮棺陶器上普遍出现了文字。
有虞氏的一支从贾湖向西发展,在大约7000年前把文字和瓮棺葬的传统带到了西安半坡和姜寨。
仰韶文化的尖底瓶和酿酒、制陶等技术,同样是直接来自上山文化有虞氏的传承。
半坡有虞氏文字姜寨有虞氏瓮棺葬文字大约5500年前,有虞氏的一支在河南洪山庙留下了大批瓮棺葬,瓮棺上面也有确凿无疑的文字。
洪山庙瓮棺5300年前,河南双槐树遗址成为有虞氏的大都城,城中核心区出现瓮棺排成的北斗九星阵型。
荥阳青台北斗九星瓮棺葬西部的一支在9000多年前到达湖南澧县,创建了彭头山文化。
彭头山文化的后继者在城头山留下了瓮棺葬和“五”字,这是黄帝特有的数字,有虞氏正是奉黄帝为始祖的。
上山文化的黄帝数字“五”城头山的黄帝数字“五”湖北石家河、屈家岭等地,也都在五六千年前出现了瓮棺葬。
到了四千多年前,石峁和陶寺也都发现了瓮棺葬,此时已经进入到了传说中的尧帝时代。
陶寺遗址,甚至被视为是尧帝的都城平阳。
正是在这个时候,有虞氏历经万年总结而成的人类第一圣经《尧典》出现了。
然而,不久之后,随着有虞氏最后一位王者舜的谢幕,有虞氏的辉煌一去不返,从此走向了没落,并最终被历史尘埃所掩埋。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马家窑文化:5300年前出现,人群来源成谜,与夏朝昆吾氏关系密切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