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1973年12月,主席一声令下,8大军区对调,10天不带随员上任。
珍宝岛反击战以后边境持续升温,北方大国陈兵百万虎视眈眈。
主席提出“准备打仗”的要求,整个国家处于临战状态,全世界都在盯着中国。
全国11个大军区司令员任职时间长,短的三五年长的十几年。
长此以往人情世故难免存在,既不利于工作也容易滋生惰性,于是主席决策军区司令互换!可是,军区对调执行力度到底有多大,很多国家都在盯着中国。
1978年合影,左二:曾绍山;中:许世友;李德生(右二),右一:江拥辉一、一声令下,10天到职1973年1月1日,官媒联合发表《新年献词》,传达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以应对北方大国对我们造成的的军事威胁。
于是在12月22日,主席召集8大军区司令员开会当众宣布对调:其中北京军区的李德生与来自沈阳军区的陈锡联对调;来自济南军区的杨得志与来自武汉军区的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互换位置;东南沿海福州军区的司令员韩先楚与大西北兰州军区皮定钧对调。
8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主席主要考虑在一个地方呆的太久,容易油了。
当时甚至有的大军区司令一人说了算,军区政委成了摆设,对调是主席对军队指挥权担忧。
主席要求,8大军区的司令员在10天内不带随员全部到达新岗位!同一天,邓公出任军委委员。
两个消息一出,引发全世界关注,尤其是美苏超级大国和周边都在揣测:大军区司令进行大规模的调动,或许是在为打仗准备?多年以后,邓公回忆这次不同凡响的对调:主席真厉害啊!没有人比他老人家更懂得领导军队艺术,主席就是不允许搞小圈圈,不允许个人有势力范围。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二、李德生、陈锡联多次被主席点将在8大军区司令中,李德生和陈锡联是年龄较小的两位。
1968年10月大会,时年52岁的李德生在安徽省主政。
会议期间,总理读分组名单时一到李德生,主席就要看看哪个是。
当年在延安与胡宗南周旋,主席曾化名“李得胜”,一听“得胜”分外亲切,李德生是12军军长、安徽第一书记。
第二年4月大会,李德生当选为中央委员,进入高层领导人行列,主席再次点名看一看,还故意问他多大年纪,李德生明白主席这是给他壮场子。
陈锡联比李德生大一岁,第一次被主席记住是抗战时期夜袭阳明堡,炸毁日机24架,被刘伯承称赞“小钢炮”,被南京奖励2万银元,主席自然也格外留意这员小将。
1950年4月,建国之初组建炮兵,主席特意点将“小钢炮”出任司令员。
一向谨慎的陈锡联还忐忑不安,向刘邓首长“诉苦”独当一面搞一个兵种怕干不了。
刘邓勉励他,只要革命需要就大胆去干,不会完全可以边学边干。
1938年,八路军129师769团特务连长的李德生(中)三、许世友最佩服的就是主席南京军区的许世友,第一次与主席相见是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
可是会师并不愉快,张氏自恃有8万雄兵,看不起红一方面军1万多人,自行率部南下,许世友与朱老总、刘伯承总参谋长接触多了,有了觉悟。
南下百丈关一战,红军8万人减员到4万,不得不再次过雪山草地北上。
到了延安,一些人把张氏错误与红四混在一起,许世友感到委屈,联络20多个军、师、团长要回川陕打游击。
王建安幡然醒悟报告抗大,校长林彪带人逮捕了许世友。
许世友此事惊动了主席,本着“治病救人”面见许世友,许世友要带着佩枪,主席同意让带枪。
一番推心置腹,许世友认识到张氏与主席的差距,从此一生一世忠于主席。
许世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抗战时期,许世友到129师386旅任副旅长,协助陈赓打仗。
接着到胶东,在山东根据地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少将丁盛被主席关注,还是在“腰斩七军”的衡宝战役,1949年10月,四野林总下令13兵团停止待命,但是丁盛135师急行军没有收到,孤身插到敌后。
但是因祸得福,带领135师作为一枚棋子居然吸引了白崇禧7个师。
最终,衡宝一战歼敌4个师4.7万人,丁盛也被主席戏称“丁大胆”。
对越还击战东线总指挥许世友、西线总指挥司令员杨得志四、韩先楚、皮定均都是主席爱将韩先楚在主席心里挂上号,最早还是初到陕北的东征,打仗勇敢让主席眼前一亮。
1950年4月海南岛战役,又是韩先楚力排众议抢在季风之前登岛,在琼纵冯白驹配合下,亲率40军主力登岛,并在5月1日解放了海南。
韩先楚第三次被主席记住,是抗美援朝作为志愿军副司令员,成为三八线最能打的一个指挥官,坐镇38军打出“万岁军”,在战场保持不败。
1958年8月,军区司令韩先楚与政委叶飞一起指挥了炮击金门。
与同样有129师履历的皮定均对调后,韩先楚到西北第二天就赶上了当地的黑风。
大风漫卷黄沙刮得天昏地暗,韩先楚开玩笑老天爷要考验新司令的意志。
被刘伯承师长称为“皮猴子”的皮定均在主席心里挂上号,是1946年6月中原突围。
皮旅6000人掩护主力突围,历经一个多月5000多人胜利到达华东解放区。
周公评价说:一个皮旅出来了,就相当于出来了一个方面军。
这才有1955年大授衔,主席的批示:皮有功,少晋中!韩先楚五、杨勇威风,扬到非洲1973年,全国11大军区,有3个大军区司令员任职较短,新疆杨勇、成都秦基伟、昆明王必成,只有三五年时间,所以不做调整。
杨勇上将是赫赫有名的“三杨”(杨勇、杨得志、杨成武)之一,在苏区、长征路上、平型关、解放大西南、抗美援朝,都立下战功,多次被主席表扬耿直、刚毅。
1960年5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第一次访问,副总长李达陪同下到北京军区某军营。
蒙哥马利要求到500个士兵队列里头看看,让士兵脱帽查看额头。
原来他不相信训练有素的都是新兵,看到士兵额头才知道都不是老兵。
杨勇勉励民兵训练骨干蒙哥马利看罢额头,又拿过一支半自动步枪,枪声一响击落远处的一个钢靶,然后把步枪递给旁边的杨勇。
杨勇明白蒙帅意思,九发九中无一脱靶。
三天后,回国的蒙哥马利路经港岛,这才有了记者招待会上那一句名言:我要告诫我的同行,不要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谁打中国,进得去出不来!消息传到主席那里,主席一语双关:“杨勇上将,上将扬勇!”1964年,阿尔及利亚总统本·贝拉访华,特意要见见金城反击战的指挥官。
事后主席得知笑得更加灿烂:杨勇这一扬勇,都扬到非洲去了。
八大军区对调、三大军区不作调整,主席号召令行禁止,这就是解放军的战斗力。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