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5年,由西宣教士肖国安牧师函请巴色差会在河源开办医院,为东江民众服务。
巴色差会于1906年派德籍和士明医学博士到古竹学习中文,另函嘱驻河源牧师肖国安进行筹备,买得坝地72亩为建医院基地。
1907年9月动工,至圣诞节首座西籍医师楼竣工。
翌年春续建医疗室、手术室、候诊室及中国职员住宅,至年底先后落成。
1908年河源仁济医院建成使用,从此揭开了河源西医治病的历史,并培养了大批医护人才。
仁济医院隶属于基督教巴色差会驻华办事处,经费全部由巴色差会供给” 有关和士明的具体资料,在河源人民医院(前身是河源仁济医院)的介绍中查询不到,很遗憾,不该忘记历史。
以下相关和士明医学博士的影象资料,仅是个人判断。
摄于1903,和士明(Vortisch, Hermann),德国籍摄于1907,河源仁济医院医师楼在建时摄于1907,河源仁济医院医师楼在建时摄于1911-1922,由和士明负责修建的医师楼摄于1906-1910,河源仁济医院医师楼建成摄于1909,河源仁济医院入口摄于1909-1913,河源,和士明(后排左1)等人合影摄于1913,和士明(右1)和他的家人等在航船上进餐摄于1913-1920,和士明(后排左3)与他的家人等摄于1906-1913,和士明将一位病了的传教士妻子接回医院摄于1913-1920,和士明等人在东江岸边上岸,这里距河源仁济医院2分钟路程摄于1908-1913,河源,和士明(右2)和来访的当地官员。
当时西医的内科诊断技术、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渐渐使病患者信服,也吸引了当地官员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