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记者郑岚 通讯员杨明东 文/图核心提示一夜入秋,街头公园里,休闲健身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29日下午,家住世纪欧洲城的市民刘女士早早地跟朋友相约来到重装一新的屈原广场开始了早锻炼。
她们将随身携带的包和外套取下,挂在公园内龙舟造型的衣挂上,李女士不由感慨:“公园加装的衣挂可真是美观又方便。
”“公园五装”就是:大树周围装座椅、石质座凳装木板、公园适地装球场、场地周边装衣挂、公园厕所装绿植。
走上街头,越来越多市民会邂逅到“公园五装”带来的小惊喜。
加装座椅,让市民瞰江景更闲适。
夏不烫冬不冰公园座椅“穿新衣”“这椅子坐着很舒服,而且夏天坐着也不烫人,太人性化了。
”暮色降临,滨江公园屈原广场的临江悬挑平台处人气爆棚,不少市民前来观江景,吹江风,这里新添的瞰江座椅让市民梅女士等人赞不绝口。
近年来,宜昌加快建设具有“国际范、山水韵、三峡情”的滨江公园城市。
随着滨江公园绿道建设项目逐步推进,屈原广场也改造完成。
这里配合码头文化打造工业感滨江桅杆,临江而设的木质坐凳,让市民游玩的同时可以眺江休闲。
宜昌拥有25公里豪华江景,但滨江公园沿线座椅却在风吹、日晒、雨淋中,褪去原有颜色。
如何解决市民在公园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的问题?城区公园座椅纷纷换上新衣:利用大树遮阴效果好,各公园在大树周围装座椅,让市民休息的地方更阴凉,同时坚持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木质或仿木仿生态设计,让围椅与园内景观融为一体;为石凳石椅加装塑木,改变石质坐凳夏天太烫坐不得,冬天太冷不敢坐的困窘,让游客歇脚小坐更舒适。
小座椅大有乾坤。
太师椅高靠背、木纹制式、古色古香;仿古式景观坐凳古朴质感、融入镇江阁整体环境氛围;屈原广场趴凳趴台临江而设,配合码头文化打造工业感滨江栏杆,木质挑起坐凳,满足观江需求。
刻上城市家居新标志,让市民在放松时也能感受宜昌的城市文化。
自实施公园“五装”行动以来,城区共安装大树塑木圈椅40余个,新增木凳50余条,人性化改造石凳200余处,市民休憩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适地增设球场 让宜昌夜色动起来滨江的夜,有许多种打开方式,无论是散步、闲聊,还是观江景,运动无疑是最有激情的那一种。
每到傍晚,市民徐先生便和孩子带着篮球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走出家门,就是这座公园城市献给爱运动的人最好的礼物——西陵二路和滨江公园自行车骑行道无缝对接,公园里还有篮球场,随处可见健身锻炼的人群,他们尽情挥洒着汗水,释放运动的荷尔蒙。
“以前散步、跑步,现在在滨江公园,可以骑行、还有篮球场,城区公园功能越来越丰富,也成了宜昌人气最旺的地方。
在推进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中,不断挖掘城市里的空余场地,见缝插针嵌入体育设施、运动场所,打造家门口的“健身房”,让“金角银边”变身健身圈“顶流”。
市园林中心在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区域建设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各类运动球场51个,市民们在这里挥洒的汗水让活力之城、运动之城、健康之城有了更生动的诠释。
带有屈原文化特色的便民衣挂。
增衣挂加绿植 小举措大惠民加装座椅、增设球场,市民需要什么就加什么,与此同时,大家想不到的一些小细节也悄悄体现着公园城市的“人性化”。
增设便民衣挂,“小衣挂、大惠民”。
公园是市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化解衣物背包在树上随意挂放的公园“文明短板”,市园林中心大力推进“场地周边装衣挂”行动。
小小的便民挂衣架,让物品有地可挂、挂的整洁。
龙舟造型的便民衣挂更是对屈原文化的传承,将历史文化融入园林景观之中,让市民游客感受文化魅力,提升游园体验。
截至目前,市园林中心在球场、广场等市民较为集中和阴凉的区域增设衣挂93个,其中龙舟造型的衣挂41个,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公园公厕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33座公园公厕增设绿植,小小的公共厕所也成为花草馨香的城市公共空间。
市园林中心表示,下一步,还将持续在城区公园推行公园“五装”行动,不断推送更多园林惠民产品,通过人性化改造基础设施等便民服务,多元提升公园绿地公益服务属性和窗口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城市公园生态环境,让市民游客从我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中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