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汉字的造字法则,我们可以看到“拌”和“绊”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拌的形旁是“手”字,《说文解字》,手,拳也。
这明确告诉我们这个字与手部的动作有关。
想象一下,当我们用手搅拌食物或混合材料时,这个动作正与“拌”字所蕴含的意义相呼应。
手字字源,说文解字:拳也而“绊”的形旁则是“糸”,《说文解字》,糸,细丝也。
意味着这个字与绳索或丝线有关。
在《说文解字》中,“绊”被解释为“马絷也”,即用来拴住马足的绳索。
比如在《诗经·周颂·有客》中就有“言授之絷,以絷其马”的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绊”字的意义逐渐扩展,引申为用绳索绊倒人或动物。
在古代,有一种武器叫绊马索,就是设置在隐蔽处的绳索,专门用来绊倒对方的坐骑。
在“绊倒”这个词汇中,“绊”字则用来表示被某种东西绊倒的动作。
糸字字源,说文解字:细丝也此外,还有一个与“绊”字容易混淆的字是“跘”。
这个字的形旁是“足”字,看似与腿和脚部有关,《说文解字》,足,人之足也,徐锴曰:口象股胫之形。
确实,它的含义是指张开双膝、盘腿而坐的动作。
但在某些方言中,“跘”也有跌倒的意思。
然而,在标准汉语中,我们通常不使用“跘倒”来表示绊倒的意思,而是更倾向于使用“绊倒”。
足字字源,说文解字:人之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