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段屋乡寒信峽溪萧氏源流 1.萧氏图腾 萧氏图腾,是一种观测太阳运转变化的仪器,叫做“萧”。
古人用它观测太阳,获得数据,然后根据这些结果,制定当年或是几年的指导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或日常生活的历法。
萧由扶桑日表(即サ字头)、手拿刀具契刻太阳运行轨迹的巫觋,树立扶桑日表的渾渊三部分组成。
类似于“亚”形的图形就是渾渊,“亚”形中间的“H”是测量地平和水平的仪器,叫作日晷矩尺,渾渊是四周环水而中间隆起的台地,在中间设有坛台,用晷尺测天圆地方(一天当中日出。
一年当中日出点在地平线或水平线不同的方位的变化称为地方),所以渾渊中放置“矩”,四周的水点是在扶桑树上契刻日月运行的度数,在“亚”形上面是一只手持着一支刀笔进行记录。
这个人就是巫觋。
2.峡溪萧氏源流 寒信峡溪萧氏开基祖萧寿六是自受姓始祖叔大心五十七世孙,西汉开国宰相萧何四十四世孙,汉相萧望之三十八世孙,南北朝齐明帝萧鸾十八世孙,北魏宰相萧宝夤(智敬公)十九世孙。
兰陵郡萧氏源于何公,始于彪公。
萧叔大心十三世孙萧何是沛县(今江苏)人,萧何父亲名萧琳秦时曾任山东徐州刺史,死后葬于兰陵郡西北。
萧何之子萧延承袭爵。
萧何之孙萧彪,字伯文,爲汉谏议大夫,因事免官后归东海兰陵(今山东兰陵镇),世称兰陵萧氏,萧彪爲兰陵始祖。
三十二世祖整公,官淮阴令,晋永嘉二年因苏峻之乱,率领全家迁居江南常州府武进县东门外离城五里萧家村(今为江苏省丹阳市)。
至南朝宋武帝二年(公元421年),为与原山东兰陵加以区别,称南兰陵,南兰陵是形成萧氏皇族世家的望中之望。
至三十八世祖萧宝夤,齐明帝第六子,字智敬,封鄱阳王;梁武帝既克建业(南京),宝夤潜奔北朝魏国,魏孝昌三年,官至左尚书仆射(宰相);生子元凯、元范,元范又迁居山东济宁沛县。
五十一世祖益国公宋绍兴十八年赐进士,授安城尹升池州观察推官,博览群书,后游学吉郡庐陵永阳(今吉安永阳镇),见其地平物丰,乃入籍而定居于此,为庐陵派;后来繁衍昌盛,五十四世祖光荣公徒泰和居住,为泰和派。
五十五世祖敬先公入籍定居赣州信江营龙石嘴(今赣县)。
五十七世祖寿六公系万五公三子,赋性颖悟,德行仁慈,精明阴阳地理,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自赣县信江营沿贡江而上游梅水至于邑北乡寒信峡,见其山水壮丽,ト筑之,遂买地而居,为峡溪萧氏始祖(敦睦堂),传至今日六百四十余年二十多世系,今枝繁叶茂,散居各地,即成于邑望族。
3.萧氏字派辈份对应表 字派辈语修谱要理清族人的世次辈份关系,就必须统一使用字派辈语。
是子孙起名字时,所必须遵循的排行顺序,即同族、同辈者,名字中用同一字。
目的使辈份分明,世次不乱。
通常以四言骈文或五言诗文的形式确定下来,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包含着宗族文化。
寒信峡萧氏寿六公房族谱字派:万寿玉允九,孟朝廷正士。
嘉世天祥国,荣昌起翰香。
卿相汝原有,德大应联芳。
名宏举上位,崇孔信尧唐。
钦明开缉扬,慎微振纲常。
萧氏《心传堂》初次联修族谱,新择字派辈语:遥忆帝辛夋,赐封纪周庄。
因是播寰宇。
玄穹列宿张。
沛郡挺豪杰,季炎资匡勷。
刚直震弘石,象在高阁彰。
泽厚启泰运,龙飞徵齐梁。
余祉依然远,辅弻称盛唐。
联修情愈好,万载皆芬芳惟其青年子,前进精神强大家崇明徳,为祖多争光。
(遥字派是从萧氏寿六公房字派的香字派算起,即与萧氏各房原字辈七十五世起对应)中华萧氏总谱字辈(二○O九年七月十五日公布)本宗自轩祖,嗣绪延世长。
学深思敏行,华茂克绍昌。
诗书振家声,道徳焕文章。
忠孝仁礼智,信义达万邦。
勤俭丰裕安,平和寿宁康。
源远恩泽久,兰桂永腾芳。
(以上字辈自萧叔大心起至八十ー世开始启用。
“本”字辈与寒信峡萧氏寿六公房族谱字派中的“德”字辈对应;与萧氏《心传堂》初次联修族谱“封”字辈对应。
)4.峡溪寿六公族宗亲居住分布情况 万一公族赣县:县城、大田乡信江营 万五公族寿五公房;赣县:龙舌嘴、江口; 于都:禾丰镇塅子上、岭背镇 寿六公房 (玉诚公子孙)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严岗村:牛岗坪胜利村:土地前、途、下严坑于都县宽田乡:马头村:王屋、杨排寨面村:大布坑、龄杨公村:河头石马村:牛鼻潭、巷门口、石马口、罗心前、洋田塅庄头村:庄头、官坑、三公坑嶂下村:长嵊山、嶂下、山寮、陂下山半礤村:半礤、王屋、马岭坑于都县仙下乡:西洋村:八公坵、苏溪江社脑村:茶园脑、棉布坑、旗杆坑、吉村、炉铲下石陂村:菜子坑于都县银坑镇:牛角塘、堪子下、香塘下、下龙子、牛串坑、银坑圩汾坑村:汾坑圩、胡板塘、蔡屋汉田村:桐子树下上排村:坳背、乌鸦面、军厅下、朱坑周庆村:石陂、周坝于都县梓山镇:梓山圩于都县岭背镇:太阴山、芒岽坑于都县车溪乡:河边村、黄沙排、寒信脑、雷公坑于都县贡江镇:城内广昌县:城关镇赣州市:城内石城县:角头街瑞金市:城内;瑞林乡:瑞林圩宁都县:青塘、长胜圩 (玉新公子孙)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上塘村:塘背枫树村:耙子坑、隘下高丰村:枫木坑于都县宽田乡:上堡村:竹园下、佛岭下山下村:坳上马头村:青塘山、沙杉窝、谢迳、月形、何树垅、王屋、寺背、上迳、九寨山寨面村:汾水坳、乌仙嶂、岭坑石马村:坑田、洋田塅庄头村:庄头高陂村:高陂圩、南半礤村:半礤、马岭下、滋嶂、陂下山于都县车溪乡:河边村:黄沙于都县仙下乡:西洋村:廖村、江东坝于都县葛坳乡:上脑村:山石于都县岭背镇:水头村:吕坪于都县梓山镇:水花潭于都县贡江镇、城内兴国县:工业园留龙乡:留龙村:横禾枫边乡:磨刀、山下吉水县水南镇:金城村:太子庵、潭家坊吉水县文峰镇:城内吉水县丁江镇:马行里、壮屋村吉水县鸟江乡:双源村万安县:百嘉镇黄南村何家吉安市:青原区富滩乡瑞金岗面乡:潭子石、高寨永丰县水浆乡:小陂山崇仁县相山镇:(枫江圩)枧上村修水县:宁洲萍乡市:市区、新村、芦溪长汀市:城内南昌市:老福山赣州市:城内广东省:英德市内 (玉恭公房子孙)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段屋村:段屋圩、坝子脑枫树村:耙子坑于都县宽田乡:上堡村:塘角头马头村:迳坵、棋子前、弯背、月形、寺背、王屋、杨梅排、枫树排、青塘山、下谢迳寨面村:松树坑半礤村:上罗、上店、半礤、胡岭岽、朱地于都县仙下乡:三贯村:三贯塘下、打铁岗、上山坳、棋南头、赛银坑、岽子背于都县葛坳乡:曲洋、三溪村三溪于都县银坑镇:排子上、堪子脑于都县岭背镇:金溪村高公祠于都县车溪乡:河边村下石坞于都县:贡江镇宁都县马头村兴国县东村乡:东村圩永丰县龙岗乡:龟形背永丰县八江乡:芳园村、茶口万安县城信乡:松毛坑万安县蕉源乡:下堡赣县吉埠乡:白枧村、排上广昌县:城关镇南昌市:城关镇赣州县:城郊 (玉敬公房子孙)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围上村:羊古岭下于都县宽田乡:新田村、大布坑于都县车溪乡:河边村:寒信脑、河边、旱塘背、雷公坑罗坑村:中青坝、坝子脑、崩石岩铜锣村:茶亭子下于都县仙下乡:山段村:破唐、鸡婆窝子西洋村:西洋坝、木梓排、石古坑三贯村:于都县银坑镇:上排村:龟颈、坳子下、上坳富竹村:朱边、曲洋圩于都县岭背镇:水头村:大屋里、石背于都县贡江镇:水南上坝于都县城内南城县上塘镇:何家村南丰县:田溪村吉水县邱陂乡石城县:瑞金县瑞林乡:瑞林圩、水口泰和县:上田赣州市城郊南昌市:城郊 寿七公房子孙永丰县上溪乡礼坊村5.族规家训 国有法,家有规。
族规家训是家族制定的教化、约束族人的家族宗规和祖宗训诫子孙的言论、训词,是姓氏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谱牒中族规家训载于首卷正文前的重要位置。
峡溪萧氏寿六公十修族谱载: 原族规:“敬祖宗;保坟墓;敦孝弟;睦宗族;扩祭产;急国赋;重斯文;训子姪;珍谱牒;保风水;慎嫁娶;禁游惰;通财用;恤孤寡;正字派”十五条。
原家规:(一)意义(二)奖励:1、奖学2、奖善(三)惩罚:1、血统2、继承3、嫁娶4、行为(具体内容见族谱) 原家训:“急国赋;行孝道;敬长上;训子弟;慎嫁娶;务正业:尚勤俭;勿赌博;重名节;息讼争;和乡党;隆典祀;护坟茔”十四条。
以上每条都有详细的具体要求规定。
新编家训:“兰陵寿六公子孙,一脉相承永同根;为人处世要学好,族规家训铭记心。
敬宗爱祖源流长,教亲睦族共一堂;春冬祭扫念祖灵,孝悌先行为准绳。
高堂养育恩似海,世代儿孙要遵循;孝敬父母爱儿女,兄弟姐妹骨肉亲。
待人接物德为先,友善勿骄心比心:尊长爱幼亲邻和,夫唱妇随家道兴。
训导儿孙勤攻读,细研深究字理明;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才能变命运。
辈出英贤靠拼博,博学多才振家声;为政清廉爱庶民,正直处事人人钦。
精益求精学技艺,各有本业是能人;诚实守信经商贸,翁幼莫欺要公平。
务农种养多经营,勤奋耕耘家自盛;村道路傍常绿化,公益事业多参加。
家中整洁常洗勤,讲究卫生体康健;富莫欺贫多奉献,淫毒赌恶莫为。
厚道忍让慎言行,循理守法安本份;塞通贫富自然理,积德人家有馀庆。
懒惰奢侈应戒除,驱邪扶正保安宁;文明和谐立家业,遵规守训代代昌。
”6.崇文重教 崇文重教,勤俭耕读是客家人优良传统。
峡溪萧氏历史上崇文重教之风浓厚,创办各类学堂、私塾,峡溪萧寿六公宗族还设立奖学制度,扶助贫困家庭子弟就读,有的一人读书,举族周济扶助。
重视文化教育蔚然成风,人文蔚起,贤才辈出。
(1)列入族规 在族规中列入“重斯文”、“奖学”等条款。
“称大姓者以其科第蝉联,号小家者,因彼衣冠聞寂此通诗读书之子乃一姓之人文,而顶冠束带之儒实后裔之贤肖也。
在朝廷犹且重士,凡在本族尤当加之礼貌,故在膠庠者,凡祭祀燕享必须敦请,若公堂田产多者须酌量多寡给以靴鞋、膏火之资以及往省科举之费,若既登科甲、爵尊德优,尤宜一呼百诺,庶尊贤重士,益见大族家风。
”后又列奖学之规定“青年聪敏子弟,立志求学上进,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察其家产之厚薄,予以全部或一部之资助。
一无力升中等学校者,二升大学及专门学校者,三赴欧美各国留学者。
”(《峡溪萧氏族谱》族规)自古重视科举功名,重视、尊重读书之人以及教书之人,并对读书之族人予以资助与奖励。
这从制度上使崇文重教成为峡溪萧氏世代传承的风尚。
(2)创办学校 私塾是古时私人办理的学校,按程度分为蒙馆和经馆(俗称书馆)。
蒙馆为初级阶段,对学童进行启蒙教育,内容以识字、写字和读背《三字经》、《百家姓》、《増广贤文》等教材;经馆为高级阶段,教学方法采用串讲,以学习《四书》、《五经》和习作“八股文”为主,结业后,由先生推荐参加县考,优者可进入书院深造。
私塾办学形式,分为专馆、散馆。
专馆由学东发起,塾师由学东聘请,报酬面议,童生由学东邀集;散馆则由塾师自行设立学费由塾师自定;塾师报酬,主要由学童家庭负担,也有各姓氏公堂负担的。
寒信峡各姓氏屋场都办过私塾。
民国后逐渐取缔私塾,各地逐兴办小学。
小学课程主要有:国语、算术、历史、地理、修身、英语、图画、体操、音乐、手工等。
民国时期,峡溪萧氏族人在寒信村创办了育英小学。
抗日时期的一九四三年前后,寒信设想创办一所育英初中,恰巧国民党的中央教育部长陈立夫到于都视察,当时萧翰柳(寒信峡萧氏族长)拜访陈立夫汇报建初中一事,但没有如愿。
解放后,一九五六年九月成立寒信民办中学,校址设于“萧寿六公祠”,一九五八年二月迁入段屋。
民国十四年(1925年)春,萧翰彬、萧輸柳等在寒信村倡办私立育英小学,筹建土木结构二层洋房校舍,教室5间,住房20间,2017年建成初办学生82人,此后学生不断壮大,到解放前,学生最多时达到490人,生源来自瑞金、兴国和本县周边乡,自建校以来,成绩斐然,成为全县著名的私立小学。
一九四七年学校举行二十周年校庆时,宁都专署专员萧治平授以“教学相长”雕刻校门上,雩都县县长李振风授以“黌序先導”,县教育科长易杨烈授以“樂育英才”匾额以资鼓励。
解放后,一九五六年获得了省、地、县“红旗小学”称号。
(3)尊师重教 峡溪萧氏注重教书育人,尊师重教成为一种风尚代代传承。
许多族人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教育上,如清光绪六年岁进士(例授文林郎候选儒学正堂)萧莲放弃从官之路,一生从事教书育人事业,过着清淡的日子,众生名其旌曰:“温柔文质越清”。
清末民初萧荣丰执教四十余年,孜孜不倦。
当年在创办育英小学资金遇到困难时,萧翰彬毅然将祖业田地出卖为建校资金;萧輸基将在家创办的濯新小学停办,合并入育英小学,并把课桌、凳等教学用具全部无偿赠送给育英小学。
旅居台湾的寒信峡人也不忘家乡的教育事业,萧昌鸿捐建育英小学昌鸿图书馆,萧友松捐建了一栋育英小学瀚彬纪念馆。
萧寿六公族堂对学校鼎力支持,学校经费不足部分由公堂补给,每当族上考取功名、出了人才,公堂都会举行祭祖敬师仪式以资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学金奖励。
当今峡溪萧氏族人依然对校建、校改大力支持,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有地的出地,育英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师生教学生活条件都有较大的改善。
每年一度峡溪萧寿六公族务理事会都会举办全族当年考取二本以上大学生升学宴,拿出一定资金给予奖励和扶持贫困家庭学生。
(4)人オ辈出 由于重视教育,峡溪萧氏自古オ子学人辈出。
“环溪之中,风俗涫美,农耕鑿而士诗书採芹藻者不一而足,贡雍膠者接踵而兴行,看人文鹊起,科甲蝉联为雩邑之望族”。
(清进士宋应桂为《峡溪萧氏三修族谱》序载)。
特别是在清代,人文蔚起,贤才辈出,仅寒信村峡溪萧氏清岁贡3人、例贡4人、例监17人。
解放后自统招以来有7位清华、北大毕业生。
近几年,每年考取二本以上大学生八、九十名。
当今峡溪萧寿六公族人才济济,或任职军政,或经商办企业,或从事文教科技工作,积极为家乡、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