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琳 孙乐怡他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被誉为设计界的“抒情诗人”,在中国的建筑装饰设计领域,陈耀光是一个品牌,一面旗帜。
他的个人影响像一个诗人那样融进了业界30年的成长;他的设计理念又像一个诗人那样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从“一杯水会因为容器的精美而变成享受”到“艺术的感受可以很贵,发现的惊喜可以便宜,设计让生活充满艺术”,以及“美,是将适合的东西放在对的地方。
生活美学,有爱、趣味、善意、诙谐”,所有的这些金句,都是陈耀光如诗人般点滴思考的人文化成。
他时常蹦出的设计诗句,编撰成册便是一本行走的设计诗集。
初见陈耀光,生活艺术家的典型气质就吸引着我们。
纯白色的T恤、纯黑色的马甲,配合亮眼的墨镜、标志性的帽子,胸前“明白”二字更让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浙江美术馆、韩美林艺术馆、李叔同纪念馆、中国(普陀山)佛教博物馆以及上个世纪的浙江音乐厅……这些耳熟能详的空间都由他主持并和他的典尚设计团队十次全国大赛七次获得大奖。
在他闯荡30多年的“设计江湖”里,空间、陈设、装置、影像、文化、艺术、收藏,凡是他能“触手可及”,皆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空间设计代表作:浙江美术馆 2010年空间设计代表作:李叔同(弘一大师)纪念馆 2004年艺术闪耀的地方 就会释放生活之光陈耀光认为“设计的最高状态是看不出做作痕迹的,就像岁月一样,是自然流出来的”。
或许是因为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
他的母亲是精通书画的大家闺秀,父亲擅长文笔和手艺,外公陈诵洛则是民国著名诗人,1922年加入天津城南诗社后任社长,与弘一法师李叔同为诗社好友。
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使陈耀光从小就自带文艺气质。
采访中不断排比、用词婉约惊艳的长句,举手投足间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个性张扬,都是他感性光芒在生活中的耀印。
1984年,22岁的陈耀光就读于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首届环艺系。
顶着一头长发,骑着28大杠,挎着双肩学生包,一直没变的是当时坚毅的眼神和对设计的初心,一路走来,他早已是中国室内设计界的先锋人物。
空间设计代表作:韩美林艺术馆北京馆 2008年空间设计代表作:典尚设计院子 2004-2016年在多年的设计艺术实践中,陈耀光积累了大量不同类型公共空间的设计经验。
而他的生活也终究与院落、小岛密不可分。
“泪别”十二年的南宋遗址上的院子,“挥手”十五年的千岛湖的放养小岛。
陈耀光历时3年多潜心设计,用“凝聚、控制、非主流”的哲思理念,潜心打造了陈耀光20年个人艺术收藏的集成和美学空间——光合院。
“光合院”不仅是陈耀光个人设计理想和生活美学的极致呈现,是他三十年设计理念和设计实践的高度凝练,是具有教科书价值的设计美学样本。
从业36年后,重构设计人生,以光合机构的召集人身份全新亮相。
作为60后,发起对未来无限的想象,预谋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想象。
在这个新的商业构想中,光合院更是光合机构起源地,是一个商业巨能转化站,将承载艺术沙龙、设计研发、创意互动会客厅、私人博物馆等功能。
“我希望跨领域、多元化的艺术合作,召集一个艺术设计、品牌合作、美学传播的设计生活美学商业聚合平台,为当今年轻设计力量提供更多成长可能。
” 这也是秉承陈耀光对中国青年设计师一如既往的关注。
目前,陈耀光将持续召集具有设计生活美学生产能力的机构和职业人,共同加入光合计划,让各路思想汇集于光合院迸发无限作用,一起关注未来生活的新方式、新美学。
例如把自己多年的典藏器物进行线上线下的展售,以及计划中的数字光合院、移动光合博物馆,打破物理空间界限,一起来分享岁月、分享体验、分享给更多的人……“我在这里不断自我否定、颠覆惯性。
摒弃斧凿痕迹,将野趣、善意和个人记忆融入空间中。
”陈耀光说。
光合院场景——地下空间光合院场景——会客沙龙空间收藏生活的灵感 就是艺术之光艺术家设计的灵感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