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装置在吸引凝聚科技人才方面有哪些独特的能力?在昨天(27日)下午举行的市政协常委会议上,市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儒新介绍了一组数据:美国能源部下属的6个同步辐射、自由电子激光和散裂中子源装置的年均用户约1.2万人,其中约11%用户来自机构内部,约89%来自外部,美国以外的国际用户超过17%,他们都是通过平等竞争机制获得装置使用机时。
在他看来,上海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要与上海的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其中,大科学装置集群的作用不容忽视。
“大科学装置作为大型综合研究设施,为开展国际前沿科学研究、培养和凝聚顶尖科技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
”李儒新解释说,大科学装置的大规模投入和长周期建设,将培养一批装置设计、技术研发、装置建设与运维工程技术人才。
同时,因为大科学装置在复杂性和交叉性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前沿科学探索和颠覆性技术突破等方面将吸引顶尖科技人才作为用户前来开展合作研究。
在吸纳世界各地人才的同时,全球范围众多优秀科学家的参与也帮助推动相关大科学装置的性能提升和迭代升级,并进一步吸引顶级科技人才开展合作研究。
李儒新以美国SLAC国家实验室为例解释说,其1500名职工来自55个国家,每年大约有27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前来开展合作研究。
“SLAC国家实验室的LCLS装置作为最先进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来自美国以外的优秀科学家用户人数超过了总用户的51%。
”中国大科学装置吸引科技人才的作用如何呢?李儒新透露,我国大科学装置中用户数最多的是上海光源,自2009年开放运行以来用户数已超3万人。
此外,正在建设的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输出X光亮度比上海光源高10亿倍,代表我国大科学装置性能从跟跑向领跑的重大跨越,将给物质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带来前所未有的研究机遇,该装置预计将吸引用户每年超过1000名。
“这一装置的建设也将培养造就一批顶尖科学家和优秀青年人才,成为我国培养和凝聚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
”但李儒新也指出,依托大科学装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解决目前面临的支持经费结构性问题,以便更好地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
“由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大科学装置建设完成之后可以从国家财政获得大科学装置的运行费。
该运行费可以支持装置运行科技人员的人员成本。
”李儒新坦言,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首批启动建设的新一批大科学装置是由上海市发改委立项的,按国家相关政策,地方政府立项的大科学装置的运行费由地方承担,建议相关部门予以重视。
他还建议,上海出台专门政策,鼓励支持几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之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深度合作、高效协同。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