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其原理是,借助夏季阳气旺盛之力加上穴位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疏通经络、健脾益肺、温阳补肾,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扶正固本,从而减少“冬病”的发生或减轻“冬病”的病情,预防、治疗冬季易发的疾病。
今年夏天我区全面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欢迎广大辖区居民提前电话预约咨询三伏贴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病:体虚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等;2.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偏头痛、失眠等;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便秘、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4.骨关节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颈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各类颈肩腰腿痛等;5.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慢性咽喉炎、耳鸣耳聋、口腔溃疡等;6.男科疾病: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男性功能障碍等;7.妇产科疾病:痛经、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8.儿科疾病: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9.其他四肢寒凉、畏寒、免疫力低下的阳虚型体质人群。
图| 医务人员为居民进行穴位贴敷不宜贴敷的人群1.发热的患者;2.严重过敏体质或对贴敷药物、介质过敏者;3.孕妇及1岁以下婴儿;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重症疾病者;5.贴敷局部有溃疡、疮、疖、痈等皮肤破损者;6.活动性肺结核咯血患者。
图| 医务人员为居民进行穴位贴敷注意事项1.贴敷后局部注意防水;2.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3.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肥腻、辛辣、酒等刺激食物;4.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灼热感、潮红、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5.贴敷后若皮肤出现水疱,不要抓挠,小水疱可自行吸收,大水疱请及时就医。
2024年三伏天共有40天,初伏从7月15日至7月24日,中伏从7月25日至8月13日,末伏则从8月14日至8月23日。
三贴敷贴时间:初伏(7月15日)、中伏(7月25日)、末伏(8月14日)。
五贴敷贴时间:夏至(6月21日)、初伏(7月15日)、中伏(7月25日)、中伏加强(8月4日)、末伏(8月14日)。
目前,我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乡卫生院均建成基层中医馆,设置中医诊室32个、中医治疗室29个,中医类医师占比达29.6%,添置三维颈腰椎牵引床、中药熏蒸机、热垫式治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全面应用针灸、推拿、火罐、贴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步开展中医治疗、养生、康复一体化服务,为居民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100%。
• end •原标题:《冬病夏治!庐阳这些地方可以趁热打“贴”啦》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