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项目在地下室底板阶段,早在看图纸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膨胀加强带,直到现场做了以后,又把图纸翻了翻,搞懂了它和后浇带的区别。
两者区别膨胀加强带:通过在结构预设的后浇带部位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减少或取消后浇带和伸缩缝、延长构件连续浇筑的长度的一种技术措施,分连续式、后浇式、间歇式。
膨胀加强带的是在带内混凝土中加入适量膨胀剂,混凝土产生适度膨胀,在钢筋和临位的约束下,产生的预压应力可以大致抵消硬化过程产生的收缩拉应力,从而防止和减少混凝土开裂,并使混凝土密致化,提高抗渗抗裂能力。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
两者联系简单这样理解:全部是为了弥补混凝土的缺点而设置的带,由于混凝土硬化过程产生应力而导致开裂,在设计上设置的措施。
后浇式加强带与后浇带相似,两侧需预埋止水带,两侧先浇筑,待达到强度后浇筑带内混凝土,因此有两道施工缝。
而连、间隔式加强带就是带内和带外混凝土一起浇筑,两侧均不埋设止水钢板,浇筑完毕后没有施工缝。
结语后浇带是采取完全“放”的方法来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应力。
而加强带是采取“抗”的方法,膨胀加强带由于其本身的作用原理,在建筑的沉降差的控制上存在缺陷,这也决定了其不可能完全取代后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