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肉16个部位区别与做法,买肉不再迷糊!是不是每次去市场买肉,面对五花八门的部位都不知道该怎么买?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清楚,每个部位的口感区别及适用以下是常见猪肉 16 个部位的区别与做法。
1. 里脊肉里脊肉是猪脊椎骨内侧的条状嫩肉,这个部位肉质鲜嫩多汁,没有太多的筋膜和脂肪,是猪肉中最嫩的部分之一。
做法:适合煎、炒、炸、烤等多种烹饪方式,如糖醋里脊、软炸里脊、香煎里脊等。
2. 臀尖肉臀尖肉位于臀部的上方,肉质鲜嫩,肥瘦相间。
做法:可用于炒肉丝、肉片,也可以制作肉丸。
3. 坐臀肉坐臀肉位于后腿紧贴皮的一块肉,肉质比较紧实,纤维稍粗,带有一些筋膜,瘦肉含量较高。
做法:适合做回锅肉、卤肉等,经过长时间的炖煮或煎炒后口感较好。
4. 五花肉五花肉位于猪的腹部,是一层瘦肉一层肥肉相间排列的,脂肪含量较高,肉质鲜嫩。
做法:适合红烧、东坡肉、扣肉等需要体现油脂香味的菜肴。
5. 前排肉猪前排肉位于猪的前腿上部靠近颈部的位置。
肉质鲜嫩,有较多的筋膜和瘦肉,适合炖煮。
做法:可以用来制作炖肉、红烧排骨等。
6.弹子肉弹子肉位于猪后腿上方,靠近臀部。
它呈椭圆形状,外面包裹着一层薄膜,肉质紧密且鲜嫩,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瘦肉比例较高。
做法:可以用来制作臊子、红烧肉、牙签肉、小炒肉等。
7. 梅花肉梅花肉是猪肩胛部位的肉,瘦肉中分布着均匀的脂肪,形似梅花,肉质鲜嫩且多汁。
做法:适合煎、烤、炒等,如香煎梅花肉、梅花肉烧烤等。
8. 猪颈肉猪颈肉是指猪颈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与猪头相连处,因其稀少而珍贵,所以有“黄金六两”之称。
这个部位肉质鲜嫩,脂肪分布均匀,但是这个部位含有较多的淋巴结,在处理时需要仔细清理。
做法:适合制作叉烧肉、香炒猪颈肉等。
9. 猪蹄猪蹄主要由皮、筋、骨组成,富含胶原蛋白。
做法:可以红烧、卤制、炖汤等,如红烧猪蹄、黄豆炖猪蹄。
10. 猪肘猪肘分为前肘和后肘,前肘的肉质较嫩,后肘的肉比较紧实,都含有较多的胶原蛋白和瘦肉。
做法:适合红烧、酱卤等,如酱猪肘、红烧猪肘。
11. 猪耳朵区别:主要由软骨和皮组成,口感爽脆。
做法:可以凉拌、卤制等,如凉拌猪耳朵、卤猪耳朵。
12.下五花下五花位于猪的腹部,肥肉和瘦肉层层相叠,肥瘦比例较为均匀,外观较为美观,肉质较为软嫩,口感偏软,肥而不腻;做法:下五花适合用来红烧、卤肉、炒菜等,如红烧肉、回锅肉等;上五花适合用来小炒、炸肉渣等13. 猪尾巴以皮和尾骨为主,含有一定的胶原蛋白。
做法:可以红烧、卤制等。
14.脊骨肉猪脊骨指的是猪脊椎部位的骨头,一般市售的猪脊骨还包括骨头旁边相连的肉猪脊骨中含有大量骨髓,还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猪脊骨的肉质较为鲜嫩,骨髓柔软多脂,烹煮时会释出,吃起来特别香。
做法:猪脊骨可以用来煲汤、红烧、卤煮等,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食用。
15.猪肋排猪肋排是猪胸腔部位的片状排骨,可分为前排、中排和后排。
前排靠近猪前腿,中排是中间的5根肋骨,后排靠近猪尾巴。
它们的区别如下:前排:骨头较大,肉层较薄,肉质较嫩,适合红烧、清蒸、烧烤等做法。
中排:骨头粗细适中,肉层较厚,肉质鲜嫩,肥瘦相间,适合多种烹饪方式,如红烧、糖醋、炖汤等。
后排:骨头较细,肉层较厚,瘦肉较多,肉质紧实,适合煲汤、炖煮等做法。
16. 猪颊肉猪颊肉是猪脸和猪下巴相连的肉,呈不规则的块状,颜色较红,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筋膜。
吃起来非常劲道,口感偏嫩。
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做法:可以红烧、做肉丸,香煎,卤制等,如卤猪颊肉,香煎猪颊肉,红烧猪颊肉等。
猪肉挑选的一般原则:一: 看颜色新鲜的猪肉颜色应该是淡红色或者粉红色,颜色过于鲜红或者暗淡可能不太新鲜。
二:闻气味新鲜猪肉有一股淡淡的血腥味或者猪肉特有的气味。
如果闻到刺鼻的异味、臭味或者其他异常气味,那么这块猪肉可能已经变质或者来自病猪。
三: 观察淋巴结健康猪肉的淋巴结大小正常,呈灰白色且质地柔软。
如果淋巴结肿大、出血或者有其他异常情况,可能是病猪的肉。
四: 摸手感:1:用手指轻轻按压猪肉,如果按压处能够迅速恢复原状,说明肉质比较新鲜;如果按压后留下明显的凹痕,恢复缓慢或者不能恢复,那这块猪肉可能已经不新鲜了。
2:新鲜的猪肉表面微干或稍湿,但不粘手。
如果感觉猪肉表面黏糊糊的,很可能是已经变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