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呐,高校居然花了1800万引进了23位东南亚"海归博士"!说是什么"为国际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这事儿闹得,国内高校都出来回应了,表示要向相关部门核实。
这可不是小事儿,23个东南亚海归博士,这得多大一波"国际人才"啊?说实话,小编看了都觉得挺魔幻的。
这些所谓的"海归博士",跑到国外去学汉语,回来还能在咱们高校里当老师,这不是跟我们开玩笑呢吗?你说人家在韩国当地的学校念了个博士,再回国来教书,咱也就认了。
可关键是,人家专业还是汉语!这要是放在国内,别说什么博导了,连个本科汉语老师都够呛。
原本汉语这碗饭,国内老师就不好混,现在还得和"外来和尚"抢饭碗,这日子还过不过了?再说了,这1800万的投入,真的物有所值吗?不是我说,高校有这闲钱不如多补贴补贴咱们的硕博生。
你想啊,一个个都是博士生导师,带的学生前途未卜不说,自个儿还得为生计发愁。
相比之下,这帮"海归博士"可是财大气粗,1800万一撒,还不是手到擒来?这钱要是用在国内学生身上,该有多少人能受益啊。
小编实在想不通,高校的人才政策是怎么制定的。
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关键是,那20多个什么"鲜为人知"的国外大学,谁知道是不是真有那个实力啊?万一是野鸡大学,那不是祸害咱学生吗?更别提那个什么基督教大学了,人家信仰都不一样,来教咱们的学生,这不是埋雷吗?高校领导是怎么想的?这事儿闹大了可不好收场啊。
说到底,这事儿折射出我们高校在人才引进上的一些问题。
一味追求"洋博士",搞国际化,却忽视了本土人才的培养。
要知道,真正的大师,都是扎根本土,服务社会的。
这帮"海归博士"能有几个是真才实学?掂量掂量,在国内读博士有多难,人家可是来去自如,想得博士学位有多容易。
高校要是还这么浮躁下去,迟早有一天会被"水博士"们拖垮的。
所以小编建议高校领导,引进人才要擦亮眼睛,别光看人家一个"洋文凭"就高潮了。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表面的热闹,而在于立德树人的初心。
我们要培养的,是扎根中国大地,心系家国命运的时代新人,而不是一味追求国际化指标,搞学历包装的虚假繁荣。
否则,这1800万可不是白花了,是砸在教育的招牌上了。
最后,小编想问:高校引进"水博士"的做法,你怎么看?这是在提升教育质量,还是加剧教育资源的失衡?这反映了我们在人才观念上的什么问题?对此,你有何感想?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