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说#景德镇陶瓷从元代开始无论使用上层或下层瓷石制胎,都会加入部分高岭土,以改变瓷胎中的铝氧成份,提高成品率。
高岭土地的引入,使景德镇的制瓷行业延续千年不断。
高岭土始掘于南宋,兴盛期在乾隆年间,衰落于清光绪时期,民国虽略有起色,但其产量总额不多[1]。
新中国成立后,高岭村民胡宗山等于1950年重操旧业,取土淘砂。
1954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成立浮东瓷土矿(对自己之前发于头条的《新中国陶瓷之制瓷原料》中浮东瓷土矿建立时间进行更正),辖三个矿区,高岭为第一矿区,为便于开采、运输,从高岭矿区至东埠码头修筑了一条简易公路,高岭土矿自此开采,直至1968年停止。
那么问题来了,新中国出口创汇瓷的瓷胎到底有多好呢?当中是否又有高岭土的存在呢?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景德镇人都知道,当时的一二级品才能出口,说明出口瓷当时的地位之高,个人推断当中必含高岭土,但没找到出处无法证实。
最近在查阅资料中,终于在老报纸中找到资料证实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
具体叙述为“1960年浮东瓷石矿用优质瓷土满足出口瓷生产需要,据统计,当时近一个多月生产的高级瓷土质量由66%上升到98%。
做到了瓷土细软,无黄衣、黑点,有效地促进了出口瓷生产大发展”。
随着这些高岭土资源的枯竭,大家可见新中国出口创汇瓷的胎土是有多好了吧![1]. 冯云龙. 《高岭山高岭土始开年代考》. 1992友情提醒:若要引用本人文章内容或观点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学术行为不端。
望请理解,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