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垧",现在可能是东北独有的土地计量单位了。
东北的"垧",曾让一些外地人糊涂。
其实东北官方的农业统计也是按照市亩计算,1亩=667㎡,按此统计亩产或发放农业补贴。
东北地多,民间用垧(1垧=15亩)交流比较方便,在土地紧张的地区,一家可能就是零点几垧,自然不会用这样的单位。
中国从秦朝开始统一度量衡,几千年来由于各种因素,一直道路坎坷。
度量衡真正实现全国范围的基本统一,至今不足百年。
以东北为例,清末至民国时期用过的量制、衡制让人眼花缭乱,唯独以尺度为基础的地亩制,相对比较规范,这与东北开发的特殊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垧"在我国从来没有做过法定单位,一直就是民间俗称,下面说说它的故事。
田赋是几千来中国社会的重要税种,计亩订税是历代朝廷的传统,清丈(土地统计)是基础,确定亩制(计量标准)则是基础的基础。
清朝的亩制,确立于清顺治12年(1655年)。
以工部营造尺为标准,纵横5尺为一个"方步",也称"弓"。
方步是面积单位,240方步为一亩。
1亩=5*5*240平方尺,这就是大众熟知的1亩等于60平方丈,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