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文学巨匠·纪念季羡林诞辰110周年】作者:王兆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生于1911年的季羡林,活了将近一百岁。
他从年轻时开始发表散文;晚年更是笔耕不辍,成为少有的丰收季。
用“四季常青”概括他的散文创作与思考,可以说并不为过。
读他的散文时,我的眼前常晃动着四季常青的古老松柏,那就是季羡林给我留下的清晰形象。
季羡林资料图片1.小情与大爱世上往往离不开一个“情”字。
散文尤其重情,无情之文难以让人驻足,更不要说引起心灵共鸣和产生知音之感。
季羡林认为,不只是抒情散文,就是一般的说理散文也不能无情。
散文理论家林非曾将“真情”说成是散文“生命线”。
其实,贯穿于季羡林散文始终的是真情,这是理解其散文和人生的关键与枢纽。
小抒情与私情书写成为季羡林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包括母子情深、夫妻之爱、朋友之情、宠物之好、娱乐之欢,从中可见作者起于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