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见习记者 孙小鹏 记者 董晓妍 实习生 余文诗 日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交了一份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育学制的建议。
该人大代表表示,如今学制太长,推迟了就业时间,社会各方面压力又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如教育成本高、增加家庭负担,婚育时间明显延迟、老龄化问题显著等。
为此,人大代表建议缩短教育学制,即小学由六年制改为五年制,高中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并且推行“十年义务教育”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的学制。
那么,该建议是否具备可行性呢?缩短学制又是否能缓解社会问题呢?南都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小学学制在5年和6年之间曾变动多次,普通初中、高中的学制在2年和3年之间也多次变动;在过去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已有类似提案和建议,教育部称会进一步加强研究。
此外,南都记者还采访了家长、老师以及教育专家学者,来听听他们怎么说吧!溯源小学学制在5年和6年之间曾变动多次南都记者调查发现,中国的中小学学制并非一直都是“6+3+3”模式。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小学学制在5年和6年之间的变动多达7次,普通初中、高中的学制在2年和3年之间也多次变动,初中还曾有过较大范围4年学制的实验。
例如,在1951年公布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就规定,小学的修业年限为五年,中学的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两级,修业年限各为三年;换句话说,也就是“5+3+3”模式。
1964年有关部门对我国学制改革曾提出过一个供研究的初步方案。
其中提到,全日制小学指全年有九个半月教学时间的小学, 修业年限为五年, 实行一贯制;全日制中学指全年有九个月以上的教学时间的中学,修业年限为四年,实行一贯 制。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