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让深圳都市圈和珠西都市圈直接“握手”,深圳和中山两个城市“过湾”直达。
作为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中山市,与深圳、香港等东岸城市合作,正在以改革引领深中“六个一体化”,加快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度一体化发展,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先行先试。
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 2022年7月,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作为全省首个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的改革创新实验区,中山肩负起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探路的历史重任和时代命题。
2024年1月,《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印发,明确将以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一体化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2024年2月,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在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方面,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统筹协调,统筹规划、营商环境、产业协同、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六个一体化”专责小组共同推进。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中山到深圳仅需30分钟,并将实现到所有大湾区城市1小时内通达,企业、项目、资本、人才加速汇聚。
中山也发挥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激发放大区位优势效应,以推进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重要抓手,依托深中通道,对标深圳,加快深中协作事项落地见效,让中山融合发展的探索从开局走向破局。
中山城区航拍图。
深中经济合作区规划66平方公里 目前,中山已编制“六个一体化”行动方案和任务清单,提出了各领域的具体任务,并形成了首批10个省级支持事项落实举措清单,构建“1+6+10+N”的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贯彻实施体系(“1”即1个《实施方案》;“6”即六个一体化行动方案和任务清单;“10”即首批10个省级支持事项落实举措清单;“N”即推动形成系列改革案例和研提第二批省级支持事项)。
深圳中山两市已基本建立了各层级的协作联动机制,在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推进了务实合作,取得良好进展。
深圳中山两市党政代表团多次互访会商,研究推动重大合作事项。
两市职能部门、相关区镇(街)密切对接,已签署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合作、交通一体化合作、司法合作、社会治理合作、人才合作、人社领域合作、宝安区与翠亨新区高质量融合发展等协议,共同举办深中联合招商大会、深中联游采风会、联游推介会,开展科技研发攻关合作等,“深圳+中山”模式不断刷新。
去年以来,深中两市谋划建设深中经济合作区,成为深中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合作区聚焦产业合作,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主要布局在翠亨新区马鞍岛、南朗片区和民众片区,这些区域都是中山具备连片产业大空间的区域。
深中经济合作区是深中两地通过“政府搭台、市场主导、国资参与”搭建的合作平台,主要项目来自深中联合招商以及对两市现有产业进行合理的跨市布局。
具体来说,合作区在协作方面有几种模式,即“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
随着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以及深中两地联动加深,深中经济合作区建设也将提速,进一步推动深中产业链协作落地、取得更大成效。
全球招商大会向世界发出邀约 为展示中山抓机遇、谋合作、扩开放的决心,2024年7月30日,在深中通道通车满月之际,2024中山全球招商大会举行,以“畅享新通道 共赢新机遇”为主题,集中展示城市广阔的发展机遇、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充足的产业空间,并向全球优秀企业和人才发出邀约。
本次招商大会现场签约洽谈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先进制造业,以及文旅、新零售、高端餐饮、酒店等现代服务业。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