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上方蓝字“掌握现代特教”订阅;2.订阅成功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查看往期内容;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从单一障碍逐渐变为多重障碍,尤其在智障教育领域,教育对象从轻度智力障碍逐渐变为中重度智力障碍。
适应性行为缺陷是这些中重度智障儿童主要的缺陷之一。
这些儿童入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缺乏大量的经验准备,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开展。
环境层次最里层的微观系统(microsystem)是指个体生活的环境或其周遭环境,如家庭、学校和社区。
对学生来说,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观系统,而教室则是学生最主要和最关键的学校教育环境。
教室环境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实际上是在“默默地说话”“默默地育人”,会使学生各方面受到熏陶、培养和锻炼。
因此教室环境布置,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班主任每个学年伊始首要的工作之一,特殊教育学校同样如此。
一、教室墙面布置(一)主墙布置温馨化在正对着教室两扇门的主墙上,笔者书写了一竖行大大的字“我的义家”(笔者所在班级是义〈2〉班,相当于小学低年级)。
在“我的义家”左边,是“最美瞬间”板块。
笔者平时留心抓拍学生的精彩瞬间,可以是一次奋力的跳跃,可以是一个温情的拥抱,也可以是一次帅气的击掌……把这些照片放在精美的相框中,布置上墙。
在“我的义家”右边,则是全班师生合力创作的画作,以季节为主题,描绘我们眼中不同的“家”。
在开学之初,将新生照片布置在“最美瞬间”板块中,可使老生更好地接纳新伙伴的到来。
对新生来说,看到自己的照片被放在教室中,他们会减少对教室的排斥,友好互动、纯真善良的友谊会降低他们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
(二)侧墙布置五色管理化与“我的义家”相对的侧墙上,根据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以形象化和视觉化学习为主的特点,结合五色管理理念,采用奖励表的方法,开辟了“花落谁家”和“每月之星”两个板块。
五色分别是红、橙、黄、蓝、绿,代表五种等级,红色为最低,表示表现最差,绿色为最高,表示表现最好。
结合本班学生都喜欢小花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五种颜色的小花,作为不同等级的奖励物。
两朵红花可以兑换一朵橙花,以此类推,向上兑换。
将一天中重要的活动(晨练、晨会、大课间、午餐和洗漱)作为评量的条目,根据学生的表现奖励不同颜色的小花。
利用每天放学前几分钟做一天小结,每周四的团队合作课做一周小结,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四做一月小结,获得绿花最多的学生就是“本月之星”。
经过一个月的施行,新生建立起了不同颜色的花对应的概念,建立起“好的课程与教学行为可以得到小花,表现得好可以得到绿色小花的奖励”的因果联系概念,大部分新生适应了班级常规,熟悉了班级制度。
3个月后,新生通过观察、模仿同学行为,渐渐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调控。
二、教室关键信息布置(一)作息时间布置视觉化不少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有序列记忆和时间组织问题。
教师可尽量将教室内的关键信息视觉化:1.将学校一天作息时间表、周课程表、大课间活动安排表、个训课和融合课安排表、午间休闲安排表贴在教室前面,帮助学生了解和组织安排每天、每周的事情,减少因不知下一步要做什么产生的焦虑感。
2.将本班学生的课程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记出来,使学生更快找到目标信息。
3.为每个学生制作一张个人课程表和时间表,并将其贴在他们的整理柜上,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日程表上课和做事。
个人日程表上要有学生的姓名和照片,其形式可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水平设计:认知程度中等的采用图片、颜色提示等形式,认知程度较低的结合实物提示。
(二)主要事件布置结构化特校新生需要学习很多集体生活事件,如做操、吃饭、洗漱、做值日等,但他们通常无法独立完成。
可遵循结构化原理,制作视觉化的提示系统,将学生一天的活动分为“到校、晨练、晨会、上课、吃饭、洗漱、值日、午间休闲、上课、放学”,每种活动的提示均由图片和文字组成,每两个步骤之间用箭头相连。
中重度智障新生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基本熟悉学校主要事件,其间教师可搜集、整理相关照片材料。
一段时间后,教师可将主要事件照片展示在板报中,既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主要事件,也能展示孩子在学校的点滴进步。
三、教室板报布置(一)板报布置参与化学习者本身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动参与环境设计的过程,既是对环境的丰富,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结合学校确定的主题,与学生商讨该如何布置教室板报,并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布置的主题,认识环境布置的物品。
以主题“我的祖国”为例,结合课程内容和中国国粹艺术,将自制脸谱作为板报主体。
笔者从网上找到不同形式的脸谱模板,打印出来,请每个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1至2张脸谱涂色,然后布置在板报上,学生姓名贴在相应作品的下方。
板报布置完成后,笔者注意到每个学生,尤其是新生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自豪的神情。
就这样,通过教室环境布置,新生慢慢地成了这个环境的“主人翁”,逐渐有了归属感。
(二)板报布置合作化团结协作精神、沟通交往能力是一个人融入群体生活的必备品质。
让新生参与教室布置过程,并安排新生与老师、老生之间的分工和合作是提高他们适应班集体生活能力的重要策略。
以开学第一期的板报布置为例,在“我的学校”这个主题下,师生商讨后决定布置颜色明亮、富有寓意的向日葵丛。
在制作叶子的环节,安排精细动作能力较弱的新生和老生一起整理大块的卡纸;有一定绘画基础的新生和老生一起画叶子;能安全使用剪刀的新生和老生一起剪叶子;而笔者和一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新生一起将剪好的叶子粘贴在板报上。
当向日葵板报布置结束后,原本生疏的孩子们之间有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表面上还是“互不理睬”,但是他们之间有了更多眼神和肢体语言的交流,新生和笔者之间的关系也近了许多。
让新生参与教室环境的布置,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更能使他们体验到平等和被尊重的感觉,使他们更快地产生对这个集体的信任感。
教室环境作为生态环境系统中对儿童发展最有直接意义的一部分,是每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需要慎重考虑,并付诸实践的工作。
(本文刊载于《现代特殊教育》2017年第4期,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215000)点这订阅《现代特殊教育》编辑|华丽向上滑动微信公众号zwzgtj xdtsjy新浪微博现代特殊教育今日头条掌握中国特教一点资讯掌握中国特教长按右方二维码关注我们►以使命拥抱生命,服务特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