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国陶瓷创意周的子活动“文化赋能·陶瓷出海”2023陶瓷创新发展大会在佛山石湾召开。
大会上,行业专家、艺术家、产业带头人等精英云集,分析前沿思路,碰撞智慧火花,共探新时代陶瓷文化、陶瓷品牌出海的“新航道”。
在佛山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发掘出的陶片呈现千年华彩,500年龙窑窑火生生不息,佛山陶瓷产业持续创新,文脉传承千年不断,技术创新薪火相传。
如何在此讲好陶文化与艺术、产业未来的“中国故事”?此次陶瓷创新发展大会以国际传播视角,探寻答案。
大会上,行业专家、艺术家、产业带头人等精英云集。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文全表示,陶瓷创新发展大会,要通过传播陶瓷文化,促进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让全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陶瓷文化和艺术水平,使陶瓷文化得到新的发展和飞跃。
禅城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王礼锋表示,本次大会云集了各路精英人才,共话传统陶瓷文化出海的新策略、新思路。
将有助于构建佛山美陶湾城市文化创造力与话语权,让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升级的优势,助力佛山美陶湾建设成为佛山文化对话世界的新窗口,文化赋能城市蝶变的新样本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新标杆。
中国陶瓷创意周活动精彩纷呈。
“陶瓷文化参与国际交流,不是单方面的自弹自唱,而是双向输出。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会员谭红宇带来题为《光影中的陶瓷文化之旅》的主题演讲,突出陶瓷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艺术探索和实践的引领,用光影给观众分享她在跨文化融合传播上的经历。
“如何从做艺术到做产品?”“如何做到可持续性的社会创新?”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唐克扬层层剖析问题,带来思辨。
他认为,一要让更多人对创新感兴趣,而非局限于鉴赏家、顶级的艺术家、小众的文艺爱好者,让创新成为整个城市的事情,成为大众的事情;二是创新需要低成本和高效,才能做到可持续;第三是行动要先于想法,要行动起来。
活动现场。
“任何一个状态下可以称之为品牌的东西,首先它应该赢得消费者的偏爱。
消费者的偏爱怎么来?是情绪。
”三品城市发展(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竞男分享的是品牌价值增厚,“陶瓷+”新的解读方式。
她认为,打造品牌要赢得消费者持续性的偏爱,要迎合消费者的情绪、共情他们的情绪,或者引导他们的情绪。
针对美陶湾要打造品牌的问题。
她表示,美陶湾要在“陶瓷+文化+品牌+流量+销售+文旅”上下功夫,打造IP新矩阵、品牌新中心,力争成为流量的新陶都。
话题一:如何提升美陶湾的国际传播力?目前佛山正在打造“中国的美陶湾 世界的美陶湾”,必然面临如何提升美陶湾国际传播力的问题。
谭红宇表示,美陶湾的概念打破了传统陶瓷产区每个社会单元单打独斗的格局,把美陶湾的企业、陶艺从业者等,看成一个文化聚落,统一在发展框架下,进行总体筹划发展。
这个思路和理念都非常好。
除了改造环境、搭建载体等“硬实力”,建议美陶湾还需持续提升“软实力”。
国内外很多陶瓷产地,均建设了艺术驻地。
在国内,景德镇、德化、龙泉等陶瓷产区都有非常成熟的艺术驻地,提供住宿条件,展览平台等,方便国内外各种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开展交流、技艺的切磋。
美陶湾现在在这一方面是空白,急需“填空”。
另外,美陶湾还缺乏一个上规模的、专业的当代陶瓷博物馆,让更多展览,以及每一年在美陶湾举办的陶艺赛事能顺利落地,作品被收藏、被展示。
话题二:如何让陶与人们的生活“共融”?无论是传统的陶文化还是工业陶瓷,必须与现代生活相连,才有足够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力。
如何让陶和美融进人们的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前任主席,雅克·考夫曼表示,无路是陶瓷艺术还是佛山建筑陶瓷,不仅仅要在数量上有所发展,也不应仅仅追求技术和质量的发展,而是要在美学上有发展。
如何把美学带进普通人的生活中,让他们的生活也有美的部分?这需要理解现代人对于美的需求是什么,把美学的高质量、审美的高质量,把这种美学带给普通人。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乐耕表示,要根据当代人的审美和艺术欣赏,推动陶瓷艺术从美术馆蔓延到生活场景,把艺术回归到新的生活样式。
话题三:佛山陶瓷如何从“产品出海”变成“品牌出海”?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需要更多美的意蕴,要促进美和技术的融合,美与新的数字技术、新的宣传推广方式的融合。
新石湾美术馆创办人、广东石湾酒厂集团董事长范绍辉表示,文化赋能“品牌出海”,一定要做到从物化到文化。
世界是多元的,佛山陶瓷不仅应有实用功能,还应该转化为美学、艺术的功能。
佛山陶瓷可多做跨界联合、产业联动。
一个例子是,石湾酒厂每年都推出生肖酒,用石湾陶作为容器,突出陶瓷的盛载功能、摆设功能,增加文化附加值。
用文化赋能品牌,做好跨界,这是打造品牌的一个路径。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专职副学部长、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在探讨陶瓷文化如何利用品牌的智能化创意与跨文化融合传播出海等问题时表示,应利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和创新,打开开放交流之门,这将带来跨文化传播的具体路径。
“艺术、设计对品牌的助力尤为重要。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剑峰表示,用艺术赋能陶瓷,与产业化进行整合,建议相关企业可与高校做相关研究,多开展不同的跨界和尝试,把艺术融入到佛山陶瓷产业中,将非常有助于同质化问题的破解和“品牌出海”。
南方+记者 李晓莉 通讯员 石湾宣【作者】 李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