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6日,由市交通控股集团投资建设与运营的我市首个AGV(智能停车机器人)停车场——展览馆地下停车场正式开工,2023年10月7日开始试运行。
2024年4月22日,展览馆地下停车场将正式投入运营。
安保人员引导驾驶员操作车辆进出泊车房地下两层 机器人自动化泊车展览馆地下停车场位于淮海西路与立达路交叉口西北方向,设计为地下两层,采用智能停车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泊车,共设置停车泊位236个,其中充电车位28个。
顶面以市民广场为主,总面积约7600平方米。
展览馆地下停车场在立达路设车行和人行出入口。
“展览馆周边有商业单位、医疗单位以及居民区,停车需求较大。
虽然周边路网已经形成,但因为内部支路较窄,导致两侧常有机动车违规停放,阻碍了交通运行,所以建设展览馆地下停车场能够缓解周边停车难问题并改善交通。
”市停车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智能停车机器人长什么样?记者在现场看到,AGV智能停车机器人主色调为红色,长4.1米、宽1.7米、高0.28米,载车板尺寸为长5.3米、宽2.2米、厚6厘米,容车尺寸轿车为长5.1米、宽1.9米、高1.55米,SUV车为长5.1米、宽1.9米、高2.05米,最大载重量2.35吨,可满足市面上绝大多数私家车辆需要。
“它直行速度为1.5米/秒,横移速度在0.8米/秒。
因为安装了八轮八驱的麦克纳姆轮,可实现360度转动。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智能停车机器人采用惯性导航及激光避障等多导航传感器融合,导航精度为2厘米,定位精度为2毫米,是行业最先进的导航定位技术。
机器人自动充电,使用72V/120Ah的磷酸铁锂电池,可充电2000次,满电可运行4到6个小时。
在展览馆地下停车场一层,记者见到了智能停车机器人:汽车停放在载车板上后,它会钻入载车板底进行举升,然后把汽车和载车板一同运载到指定停车位置。
“试运行期间,技术人员对存取车路径进行了优化,有时候为了移动一辆车,会有4辆AGV共同作业。
”停车场负责人介绍,自去年10月7日试运营以来,截至4月17日共试运营193天,共停放车辆24382辆次,日均停放75辆次。
车辆停放高峰期为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3点,其中2月14日停放辆次最高,为244辆次。
车辆进出泊车房“车主刚开始使用时还不大习惯,因为车速快或者没注意停车角度,导致停车不畅。
有时还得提醒他们注意,包括车已停好、拉好手刹、收后视镜、锁好车辆等。
有的车主丢三落四,不提醒总会忘这忘那。
”安保人员告诉记者。
在泊车房东北方向靠近立达路位置,新建了一处亭子,里面有空调、饮水机、坐凳。
市停车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座亭子宽3米、长5米多,总面积近15平方米,“它是规划设计之外的建筑,主要是让市民在等候取车时有歇脚、喝水、取暖、乘凉之所。
”该负责人最后表示,泊车房靠广场东侧布置,面向立达路开口,如此可以避免车流切割广场。
通过这种布置,立达路上的车辆直接右转进入泊车缓冲区,然后进入泊车房停车。
淮海西路和少华街的车辆汇入立达路后排队进入泊车房停车。
取车后,驾驶者沿立达路右转至淮海西路离开。
停2小时以内每次收5元停车场负责人介绍,市民停车时可以将车开到泊车房门口,车库门自动打开,直行开进即可。
按要求停好车后,在泊车房门口的存车屏幕上点击“打√”进行信息确认,即可完成存车。
车辆进出泊车房取车时,市民在等待区点击自己的车牌号取车,停车超过30分钟会显示缴费二维码。
收费标准执行政府定价,停车时间在30分钟内(含30分钟)免收停车费;蓝牌照(含黑牌)机动车计次收费为,停放2小时内(含2小时),每辆车每次收费5元,不足2小时按照2小时计费;计时收费为,连续停放超过2小时,每增加半小时加收2元,不足半小时按照半小时计费;24小时连续停放最高收费30元;对执行公务的行政执法车、警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市政服务车、军车等免费。
晨报记者 陆铭 刘冰 编辑 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