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不归近日,战争剧情片《波斯语课》在国内上映。
电影讲述年轻的犹太人吉尔斯为活命,冒充波斯人雷扎教授集中营的党卫队军官科赫波斯语。
七百多天的集中营生活中,吉尔斯处处小心翼翼,不断与死亡擦肩,并与军官科赫发展出不同寻常的情谊。
这依然是一部反战电影,从无名者的角度切入。
大多讲述二战的电影,战场之外,犹太人的故事是出现最多的。
从二战开始前,到1945年解放柏林,德国的集中营中死了近600万犹太人。
这600万人中有太多失去了姓名,成为一个个被德军烧毁的符号。
但这段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
《波斯语课》从历史的一个侧面,再度进行了一段反战的讲述。
关于二战的故事已经被讲了太多年、说了太多遍,但仍然能一次次激发观众心底最质朴的情感。
二战几大战场之外,对犹太人的屠杀是人类二十世纪永远的痛。
表现此的电影有很多,从《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等,到近几年的《乔乔的异想世界》《波斯语课》,各有各的风格。
《波斯语课》打动人之处,在于它讲了一个无名者的故事。
一个无名者靠着编造的波斯语,记住了另外2840名无名者的名字。
在《波斯语课》的一版海报中,赫然印着几个大字“记住你的名字”。
一句简单的话,对于那么多无名的犹太囚犯而言,已是一种奢望。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变的电影。
那些在集中营里发生过的故事,既残忍又传奇,让人读来不忍。
二战前后的法国极其懦弱,维希政府助纣为虐,围捕犹太人送到德国人的集中营,《波斯语课》中的吉尔斯就是遭到围捕的一名法国犹太人。
德国的集中营分为劳动营和灭绝营。
灭绝营使用毒气、焚尸等手段,直接消灭来此的犹太人,比如达豪;劳动营则主要集中犹太人在此劳作,给第三帝国创造价值,失去劳动价值的犹太人会被送到灭绝营杀死。
《波斯语课》的故事发生在劳动营中,比起奥斯维辛、拉文斯布吕克等地,这里相对温和很多。
但就算在这里,还是有数不胜数的杀戮,每天都有人的名字从记录本上抹去,一名党卫队士兵可以毫无顾忌地杀死一名犹太人。
《波斯语课》用了很多对比的方法,来展现集中营里的屠戮,带有很明显的讽刺意味。
电影开头,两卡车犹太人被运送到郊外的树林里,站成一排,几个德国军官持枪扫过,活生生的人就变成了直挺挺的尸体。
远处绿树成荫,阳光洒在叶间,一派温和美好。
开头的这个场景冲突感十足,但这并不是最恐怖的地方,还有更多折磨在集中营中等着从远方而来的犹太人。
在集中营里,德国士兵穿着整齐的军装,与营地里的女人调情,一个在责怪他过于多情,一个在解释自己只是喝多了。
前一秒持枪射杀了几个犹太人的士兵,下一秒就能换上大衣搂着女人去参加舞会。
杀人这件事,似乎在党卫队的士兵身上已经不是什么大事,轻微地就像清晨打了个喷嚏。
这样的对比,不用任何起承转合,就能直抵人心。
影片中还有几处特别有趣的细节。
开头党卫队士兵杀人时曾提到上帝,士兵寻找逃跑的吉尔斯时也曾看着一个教堂中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此处镜头给了耶稣几秒特写。
这也是一种暗喻。
二战开始前后,纳粹德国曾得到教宗庇护,后又险些与庇护十一世决裂,希特勒做出屠杀决定,已经彻底将教宗置于脑后。
曾有一个说法是“奥斯维辛没有上帝”,一方面庇护十二世(庇护十世的下一任教宗)与希特勒关系暧昧,而更多则是因为那里太可怕了,上帝决定不去那里。
在集中营中,很多幸存者都已经无法再相信上帝。
这些羸弱的犹太人没有反抗的能力,亦没有逃走的体力,但他们也并不是消极待死。
吉尔斯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他在七百多天的集中营生活中,靠着用囚犯的名字编造波斯语单词教授给科赫,获得一线生机。
那么多的犹太人站在那里,他们疲惫地劳作,蹒跚地前进,本身就是对集中营的控诉。
电影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很出彩,科赫这个角色就是十分耐人寻味。
他原本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厨师,在大街上看到纳粹党的军装整齐潇洒,就加入纳粹成为党卫队的一员。
在集中营里,他从未亲手杀过人,他甚至不恨犹太人,也并不爱纳粹,一心想着战争结束后到德黑兰,享受自由的人生。
他加入纳粹,为的是体面的生活。
科赫自卑、敏感、冷酷又多情,多重复杂的情感加诸在这个曾经底层的德国人身上,就成了一种“平庸之恶”。
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说的那样,他没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只是对下达的命令无条件服从,以放弃个人权利获得生活的体面。
他无疑是残忍的。
对集中营几万人的死亡视若无睹,转而用他们名字组成的假波斯语做了一首诗,咏叹浮云的平和,多么讽刺;他也是善良和单纯的,当他开始信任吉尔斯后,便愿意向他诉说自己的过去与未来,愿意给他食物和衣服,哪怕违抗军令也要狂奔去寻找赴死的吉尔斯。
科赫作为一个处在党卫队边缘小军官的角色,展示了人性的复杂。
在他的背后,有无数这样的德国士兵,他们成为屠戮的工具,成为帝国运转中的一个小齿轮。
通过科赫这个角色,也能看出普通的德国人是如何成为纳粹杀人工具的一员。
除了对遇害者的纪念,“平庸之恶”同样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哲学问题。
在电影的结尾,科赫因为没人能听懂他的波斯语课而被怀疑是德国人,将会面临审判。
吉尔斯来到盟军的驻扎地,将2840个名字一个个念了出来,这是他们存在过的证明。
没有强烈的色彩冲击,没有宏大的战斗场面,《波斯语课》依然动人。
(胡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