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崔浩仕途起落:从三朝元老的巅峰跌至身死族灭的谷底

发布:2024-10-02 浏览:38

核心提示:南朝尤其是东晋,士族是政治舞台的绝对主角,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迭次崛起,执朝政之牛耳,风光一时无量。反观北朝,匈奴、羯、氐、羌、鲜卑等胡族军事首领争霸中原,你方唱罢我登场,士族光芒黯淡许多。然而,北方士族在乱世之中艰难求存,逐渐成为政治大戏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并拥有自己的代言人——崔浩。一、家学渊源,少年成名崔浩出身于高门“清河崔氏”,七世祖崔林官拜曹魏司空,曾祖崔悦为后赵司徒右长史,祖父崔潜为后燕黄门侍郎,父崔宏北魏初累官至吏部尚书,可谓世代簪缨。清河崔氏是门阀联姻的积极践行者,崔浩母亲

南朝尤其是东晋,士族是政治舞台的绝对主角,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迭次崛起,执朝政之牛耳,风光一时无量。
反观北朝,匈奴、羯、氐、羌、鲜卑等胡族军事首领争霸中原,你方唱罢我登场,士族光芒黯淡许多。
然而,北方士族在乱世之中艰难求存,逐渐成为政治大戏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并拥有自己的代言人——崔浩。
一、家学渊源,少年成名崔浩出身于高门“清河崔氏”,七世祖崔林官拜曹魏司空,曾祖崔悦为后赵司徒右长史,祖父崔潜为后燕黄门侍郎,父崔宏北魏初累官至吏部尚书,可谓世代簪缨。
清河崔氏是门阀联姻的积极践行者,崔浩母亲是“范阳卢氏”代表人物卢谌的孙女,崔浩本人及其弟崔恬之妻,皆为“太原郭氏”郭逸之女。
加上门生故吏,清河崔氏编织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触角遍布朝野。
如此深厚的家族背景,为崔浩仕途顺畅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难能可贵的是,崔浩不是躺在祖先功劳簿上的纨绔子弟,而是好学上进的有位青年。
清河崔氏是书法世家,崔浩曾祖父崔悦、祖父崔潜均有书名;其父崔宏均亦善书法,擅长行书、草书、隶书。
崔浩继承发展家族书法,精通隶书、楷书,时人得其墨迹,都割裱成册,作为临写范本。
除工于书法外,崔浩少好文学,精研经义,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涉及,被时人称为神童。
北魏朝廷得知崔浩为高门隽才,征召其入朝。
崔浩年未弱冠即任直郎,做为青年后备干部,常伴皇帝左右。
因其才思敏捷、恭勤不怠,深得道武帝拓跋珪赏识,不久擢升给事中,又转任著作郎,成为皇帝专职文字秘书,掌中枢机要,前途一片光明。
二、料事如神,多谋善断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后,拜崔浩为博士祭酒。
崔浩博通经史,经常为明元帝讲授经义。
外加崔浩擅长阴阳术数,正好挠到明元帝痒处。
414年,禁卫森严的后宫有兔子出没,让明元帝很是诧异,命崔浩占卜吉凶。
崔浩认为不久会有邻邦进贡嫔妃,是吉兆。
翌年,后秦皇帝姚兴果然进献女子。
崔浩把天道与人事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考察,举其大要,用来占卜各种灾祥变异,多有应验,故深受宠信,“凡军国密谋皆预之”,逐渐跻身帝国核心决策层。
416年八月,东晋太尉刘裕北伐后秦,水陆并进。
晋军势如破竹,后秦连连败退,向北魏求援。
次年三月,刘裕准备逆黄河西上,为顺利进军关中,刘裕派人向北魏借道。
明元帝召集群臣商议,大臣们多倾向于秦魏刚刚联姻,应该拒晋援秦。
只有崔浩站出来反对说:“秦败亡难救,不如借道刘裕,纵其入关,然后堵塞其归路。
刘裕若胜秦,必会感念我们的恩惠,否则我们也有救秦的美名。
这才是一举两得的上策。
”明元帝还是担心借道给刘裕会引狼入室,遂派遣司徒长孙嵩屯兵黄河以北,阻遏刘裕大军。
刘裕率军西行,北魏派出骑兵尾随监视。
为了甩掉这支讨厌的尾巴,刘裕摆出“却月阵”,将北魏骑兵杀得大败。
明元帝闻魏军惨败,后悔不迭,恨未用崔浩之计。
刘裕率军西入潼关后,明元帝再与崔浩商议,打算堵截刘裕归路。
崔浩答道:“刘裕能得关中,不能守关中。
臣观近世将相,王猛是苻坚的管仲,慕容恪是慕容暐的霍光,刘裕是司马德宗的曹操。
刘裕急于建立功勋,是想篡晋自立,怎会长留关中?”明元帝深为信服,不再出兵,静观其变。
418年,有彗星出没,明元帝召集群臣询问灾兆将应在何处,崔浩答道:“彗孛,为恶气所生,是应僭晋将灭而刘裕篡权的征兆。
”至420年,刘裕果然废了司马德文,自立为帝。
明元帝听到消息后,对崔浩说:“往年你的占卜应验了,朕今日总算相信天道永存。
”423年,明元帝驾崩,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对崔浩一样信任,拜其为太常卿。
425年,赫连勃勃病逝,为北魏进取关中提供了可乘之机。
太武帝召集朝会商议,群臣认为胡夏实力尚强,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唯独崔浩以天象为证,认为赫连勃勃诸子争位,正是讨伐胡夏的良机,极力主战。
太武帝于是御驾亲征,历经两次战役攻克统万城,灭掉胡夏,取得关陇腹地。
太武帝拓跋焘439年,太武帝召集朝会商议讨伐北凉事宜,再度遭到群臣的反对,其中安西将军李顺的嗓门最大。
李顺以特使的身份出使北凉十余次,对北凉的底细十分清楚。
但其接受北凉重金贿赂,屁股早就坐到了北凉一边。
他诓骗太武帝道:“姑臧方圆百里之内,遍地都是枯石,没有水草。
姑臧城南的天梯山上,冬天有积雪,深达几丈,春季和夏季的时候,积雪融化,从山上流下来,形成河流,当地居民就是引雪水入渠,灌溉农田。
如果凉州人听说我们大军开到,一定会断绝渠口,让水流尽,我军人马就无水可用难以久留。
”太武帝因反对声音巨大,召入崔浩让其参与讨论,崔浩反驳道:“《汉书·地理志》记载凉州畜产素来富饶。
如果没有水草,牲畜怎么繁殖?况且,前人绝不会在没有水草的土地上兴筑城郭,设置郡县。
高山冰雪融化以后,只能浸湿地皮,收敛尘土,怎么能够挖通渠道,灌溉农田呢!这种话实在是荒谬不可信。
”李顺恼羞成怒地说:“耳闻不如眼见。
我曾经亲眼看到,你有什么资格和我辩论?”崔浩一针见血地说:“你接受了金钱贿赂,就想要替人家掩饰吗?” 李顺被人瞧破机关,羞惭而退。
后来,太武帝亲率大军讨伐北凉,发现姑臧城外果然水草茂盛,就叹服地对崔浩说:“你当年说过的话,今天果然应验了。
”崔浩答道:“臣绝不敢虚言欺君。
”三、执掌机枢,亮辅良弼415年,北魏都城平城连年霜旱,秋谷歉收,发生粮荒。
有大臣向明元帝建议迁都至邺城。
明元帝向群臣咨询意见,崔浩和周澹对明元帝说:“以臣之见,国家迁都于邺,虽可暂时解救今秋之饥,但并非长久之策。
山东之人一向认为国家居于广漠之地,人口、牲畜众多,号称‘牛毛之众’。
现在如果迁都,山东各州分配不了多少人,而且让百姓杂居各地,处于荒野山林之中,水土不服,疾病流行,会使人们意志沮丧。
四方人士知道了真实情况,也易产生蔑视朝廷的念头。
胡夏、柔然等也会乘机而入。
如果暂不迁都,即使山东发生变乱,也可轻骑南出,耀武扬威,人们不知虚实,必然望尘畏服。
这正是朝廷威制中原的长远方略。
再说,到明春牧草生发、乳酪充足,兼有蔬菜果类,足以接济来秋。
如果再有一个好的夏收,形势就可变好了。
“明元帝听了这一番高论,觉得很有道理,可又很不放心,让中贵人问崔浩、周澹说:“假如捱不到来秋,或者来秋庄稼不熟,将又如何是好?”崔浩等献计说:“陛下可以把那些最穷的民户,下到各州去就食,如果来秋仍然庄稼歉收,就再想别的办法。
但切切不可迁都!”明元帝听从崔浩的劝告,挑选了一批最穷困的民户,下派到山东定、相、冀三州谋食,派左部尚书周几率军镇守鲁口,以安抚、管理饥民;令汉民每户出租米五十石来养活这些穷户。
同时亲行藉田,命有司劝课农桑。
到第二年秋天,收成很好,百姓富足,人心安定,国家度过了难关。
明元帝常有小病缠身,屡见怪异之物,担心自己后继无人,就以天机询问崔浩,崔浩建议明元帝修德消灾,立皇长子拓跋焘为储君,遴选忠正贤良的大臣辅助太子监国抚军。
明元帝接受了崔浩的意见,立拓跋焘为太子,精心挑选六位大臣辅政,其中崔浩博闻强识,精于天人之会,为右弼,坐西厢面东。
历仕三朝太武帝攻灭北燕、胡夏、北凉,击破柔然,连挫刘宋北伐,赫赫武功将北魏国势推向极盛。
崔浩劝太武帝偃武修文,征召范阳卢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渤海髙氏等高门名士入朝任职。
崔浩更改律令,废除长期徒刑,增设一年徒刑,援引议亲议贵议功诸例,凡官阶九品以上,可酌情减免刑罚;妇人犯罪时怀孕,要等产后百日才可处罚。
在城楼下设登闻鼓,有冤情者可击鼓申诉。
随着一系列善政施行,百姓悦服,境内大治。
四、恃宠而骄,身死族灭太武帝无论是平定北方,还是整顿政务,崔浩都多有襄助。
太武帝对崔浩极为倚重信任,勉励其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太武帝曾对公卿下诏要求凡属军国大计不能决断的,应先征求崔浩的意见才能实施。
太武帝有时去崔浩家中咨询军国大事,崔浩仓促之间来不及准备珍馐美馔,只好搬出家常菜肴,太武帝总是拿起来就吃。
经太武帝特许,崔浩可直接出入寝宫见驾,不局限于朝堂。
崔浩本就才识过人,在长期辅政过程中功勋卓著,加之圣眷优隆,逐渐开始恃宠而骄、居功自傲,在一些大政方针上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在镇压盖吴起义的过程中,崔浩曾亲见佛寺藏匿武器。
崔浩笃信道教,正好借此主张废佛。
太武帝由此下令关闭长安沙门,焚烧寺院,捣毁佛像。
天师寇谦之认为杀僧过多,曾苦求崔浩,阻止灭佛,崔浩不但没有听从,反而极力怂恿太武帝加大打击佛教的力度。
当时,"一境之内,无复沙门"。
鲜卑贵族多信奉佛教,崔浩此举树敌颇多。
崔浩执掌中枢后,企图恢复魏晋时期世家大族的政治地位,不顾表弟卢玄的劝阻,打算先从“明辨姓族”着手,以排定门第高下,进一步引起掌握军政实权的鲜卑贵族反感。
439年,太武帝命崔浩领衔修撰《国史》,并嘱咐其务求实录。
太武帝的本意,是《国史》只在皇室范围内传阅。
但《国史》完稿后,为了取悦崔浩,著作令史闵湛、郗标建议将《国史》刊于石上,以彰直笔。
志得意满的崔浩同意了,在天坛东三里处,营造了一个方圆一百三十步的碑林。
碑林位于通衢大道旁,来往行人如梭,《国史》中有关拓跋氏早期一些不愿为人知的记载,遂得到广泛传播扩散。
早就视崔浩为政敌的鲜卑贵族,抓住时机向太武帝指控崔浩“暴扬国恶”。
太武帝震怒之下,下诏诛杀崔浩,并夷灭五族。
临刑前,押送的士兵往崔浩头上撒尿,可谓颜面扫地、受尽凌辱。
身死族灭回顾崔浩的一生,入为卿相,出为谋主,历仕三朝,功勋卓著,洞察时势透彻,臧否人物得当。
然而,料人料事终不能料己,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嗟乎,灯下黑是也!#历史#​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康熙王朝》知道真相的蓝齐儿还会欣赏李光地吗?(康熙王朝蓝齐儿与李光地见面)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