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建筑师王澍笔下的童寯:造园与造人

发布:2024-10-02 浏览:42

核心提示:童寯(1900-1983)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和建筑画家。上世纪三十年代,童寯曾撰写了《江南园林志》,这是我国现代最早一部运用科学方法论述中国造园理论的专著,也是学术界公认的继明代计成 《园治》 之后,在园林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近日,“西行画录·东南园墅——建筑师童寯(1900-1983)特展”在上海开幕。“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著名建筑师王澍在其著作《造房子》中,谈到园林这一话题必会提及童寯,“我至今仍然认为,童寯之后就没有值得去读的关于园林的文字。因为童寯的园林讨论不是在解释之上追加

童寯(1900-1983)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和建筑画家。
上世纪三十年代,童寯曾撰写了《江南园林志》,这是我国现代最早一部运用科学方法论述中国造园理论的专著,也是学术界公认的继明代计成 《园治》 之后,在园林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近日,“西行画录·东南园墅——建筑师童寯(1900-1983)特展”在上海开幕。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著名建筑师王澍在其著作《造房子》中,谈到园林这一话题必会提及童寯,“我至今仍然认为,童寯之后就没有值得去读的关于园林的文字。
因为童寯的园林讨论不是在解释之上追加解释,解释一件事是很容易的,童寯的文字是能提出真正的问题的。
”以下为《造园与造人》一文节选——面对世界的态度比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
这让我又想起童寯先生。
作为庚子赔款那一代的留学生,童先生留学美国宾大,游历欧洲,西式建筑素养深厚。
但留学归来,却有一大转折,全心投入中国传统建筑史,特别是园林的研究与调查中。
治学方向的转变说明了思想与价值判断的大转变。
刘敦祯先生在给童先生《江南园林志》一书序中写道:“对日抗战前,童寯先生以工作余暇,遍访江南园林,目睹旧迹凋零,与富商巨贾恣意兴作,传统艺术行有澌灭之虞,发愤而着此书。
”今日读来,似乎是在写今日中国之现状。
不继承自然是一种摧毁,以继承之名无学养的恣意兴造破坏尤甚。
与后来众多研究园林者有别的是,童寯先生是真有文人气质和意趣的。
博览多闻,涉猎今古,治学严谨,孜孜不倦固然让人敬仰,但我最记得住的是先生的一段话:今天的建筑师不堪胜任园林这一诗意的建造,因为与情趣相比,建造技术要次要的多。
“情趣”,如此轻飘的一个词,却能造就真正的文化差别。
对中国文人而言,“情趣”因师法自然而起,“自然”显现着比人间社会更高的价值。
人要以各种方式努力修习才可能接近“自然”的要求,并因程度差别而分出“人格”。
园林作为文人直接参与的生活世界的建造,以某种哲学标准体现着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态度。
而文人在这里起的作用,不仅是参与,更在于批判。
在我看来,文征明为拙政园做的那一组图,至今仍镌刻在园内长廊墙上,与拙政园的壮大宽阔,屋宇错杂精致相比,文征明笔下的拙政园只是些朴野的竹篱,茅舍,就是对拙政园文雅的批判。
事实上,在中国园林的兴造史上,这种文士的批判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正是这种批判,延续着这个传统的健康生命。
而童寯先生最让我敬重的,除了一生做学问的努力与识悟,更在于其晚年面对一个浮躁喧嚣年代,毅然不做建筑设计,这使他几乎代表了近代中国建筑史的一个精神高度,我见过其晚年的一张照片,在他南京小院中,先生身穿一件洗得破出洞来的白色老头衫,双目圆睁,通视着在看这张照片的我。
而我则见他站在一棵松下,如古代高士图中的高士。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四个奠基的大师,梁思成,杨廷宝,刘敦祯,童寯。
童先生是惟一无任何官职,在公共场合露面最少的一位,但他却可能是对我这样的后学影响最深刻的一位,不仅因为学问,更在于其身上那种中国传统文士的风骨和情趣。
我常猜想,童先生一生致力于园林研究,但生前却没有机会实践,心中定有遗憾,但若有机会,先生又会如何造园,更让我想像。
或许从先生所撰《随园考》中可见端倪。
随园主人袁枚,杭州才子,25岁(乾隆四年)中进士,35岁辞官,于南京造随园。
园居五十年,是中国文士少有能得享大年,优游林下者。
如童先生所考,袁枚所购是一废园,园主人姓随,故名随园。
袁枚购得后,并不大兴土木,而是伐恶草,剪虬枝,因树为屋,顺柏成亭,不做围墙,向民众开放。
和这种造园活动平行,袁枚“绝意仕进,聚书成文,文名籍甚,着作立身,四方从风,来者踵接”。
有意思的是,正是因为袁枚和当时主流社会拉开距离,树立另一种生活风范,却真正影响了社会。
如袁枚自述,其园不改名,但易其义,随旧园自然状态建造,并不强求。
而在童寯关于园林的着述中,单独做文考证的,惟有随园。
从中可以体会到先生对于造园一事推崇什么,隐含粉什么含蓄而坚定的主张。
童先生文中特别提到,袁枚旷达,临终对二子说“身后随园?得三十年,今愿已足。
”三十年后有友人去访,园已倾塌,沦为酒肆。
实际上,袁枚经营随园五十年,就有如养一生命。
古人说,造园难,养园更难。
中国文人造园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建筑学活动,它和今天那种设计建成就掉头不管的建筑与城市建造不同,园子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物。
造园者,住园者是和园子一起成长演进的,如自然事物般兴衰起伏。
对于今天的城市与建筑活动,不能不说是一种启示。
造园代表了一种和我们今天所热习的建筑学完全不同的一种建筑学,是特别本土,也是特别精神性的一种建筑活动。
在这个文化方向迷失的年代,不确定的东西最难把握,造园的艰难之处就在于它是活的。
童寯先生1937年写道,他去访园,所绘平面图,并非精确测量,不过约略尺寸,盖园林排挡,不拘法式,全重主观。
而富有生机弹性,非必衡以绳墨。
但我怀疑童先生的话,今日还有几个人能懂。
造园所代表的这种不拘泥绳墨的活的文化,是要靠人,靠学养,实验和识悟来传的。
某种意义上,人在园在,人亡园废。
园在我心里,不只是指文人园,更是指今日中国人的家园景象,主张讨论造园,就是在寻找返回家园之路,重建文化自信与本土的价值判断,以我们这代人的学养,多少有点勉力为之,但这种安静而需坚持不懈的事,一定要有人去做,人会因造园而被重新打造的。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对话|建筑师王澍:乡村改造应该延续真实的生活状态(王澍的农村建筑)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