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喇叭口期是玉米营养生长、生殖生长齐头并进的关键期,需要重点做好控旺、水肥供应、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确保后期能够顺利实现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的喇叭口期分为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两个生长阶段。
玉米小喇叭口期:玉米苗株上有7-8片完全伸展开的叶子时,这个时候玉米苗株上半部分中间心叶卷曲着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喇叭”的形状,这个时候就是玉米的小喇叭口期;或者玉米一般在播种出苗后35-40天左右就会进入到小喇叭口期。
玉米大喇叭口期:指的是玉米的叶片大部分可见,但未完全展开这一时期。
一般可见叶为14片左右,展开叶为12片左右,上部叶片卷成大喇叭口形状;或者玉米一般在播种出苗后45-50天左右就会进入到大喇叭口期。
两个“喇叭口”时期的管理重点不同。
玉米在进入喇叭口期后,生长十分旺盛,生长较快,解决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上、地下部生长的平衡,对于后期抗倒伏、增加穗行数和粒重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玉米小喇叭口期的管理重点:玉米小喇叭口期是控旺的关键期,合理控旺,缩短节间,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
促进茎秆增粗,气生根更加发达。
控旺的最佳时期是玉米可见叶在8~12片之间,超出控旺期就得注意了,此时,玉米的雌穗正处于备孕和分化期,如果化控不当,会导致雄花败育和空秆现象,因此,准确把握化控时间非常重要。
控旺剂可选择矮壮素、矮壮素等,一般亩用矮壮素或健壮素20~3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当然,具体的药剂浓度以使用说明书为准。
进行化控时,不要将药物全株喷施,而只需轻轻一扫即可。
有人会问,如果打完后下了雨,是否需要重打?是的,要重打,不过记住,药量应该减半。
综上所述,小喇叭口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进行适当的化控管理,准确把握化控时间,避免过量用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玉米大喇叭口期的管理重点:玉米大喇叭口期即从拔节到抽雄所经历的时期,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根、茎、叶的生长非常旺盛,体积迅速扩大、干重急剧增加,同时,雄穗已发育成熟,各器官间开始争夺养分,群体和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水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尤为关键。
1.适时追肥。
大喇叭口期是玉米一生中需肥量多、需肥强度的时期,此期必须加强追肥,防止出现脱肥现象。
在玉米拔节至孕穗末期,结合降雨或灌溉水施入攻穗肥,追肥以氮肥为主,建议亩施尿素7~10公斤,在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可促进果穗发育和小花分化,提高结实率。
2.中耕培土。
玉米大喇叭口期对养、水、光、氧的要求强烈,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改善通气和水肥供应状况,增厚植株基部土层,促根生长,防止植株倒伏。
同时清除杂草,可以做到蓄水保墒,因此,中耕是玉米大喇叭口期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3.旱涝管理。
玉米大喇叭口期正值雨热同季,旱涝灾害多发。
如遇持续阴雨天,要及时排涝,避免涝渍危害。
如遇持续高温干旱,应及时浇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和土壤墒情,提高授粉率。
4.病虫害防治。
玉米进入喇叭口期后,田间高温高湿的环境,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1)大喇叭口期病害的防治:这一时期由于田间湿度大,容易出现的病害如褐斑病、大斑病、锈病等。
可选用安泰生或菌力杀600倍液+300倍的磷酸二氢钾或其它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喷药液时一定要均匀喷洒;也可叶面喷施吡唑醚菌酯、退菌特、百菌清等药剂进行防治,每隔7天左右喷施1次,连喷2~3次。
(2)大喇叭口期虫害的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也是预防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虫害的关键时期。
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酰胺等喷雾防治;或选用噻虫嗪、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