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波斯都督府:萨珊王朝的最后领地 唐朝在中亚的西部边陲

发布:2024-10-02 浏览:52

核心提示:公元642年,随着波斯军队在尼哈温战役中惨败,整个伊朗高原的防御被穆斯林军队洞穿。萨珊王朝的末代君主叶兹德格德三世,逃往伊斯法罕重组武备。此时的他还不会料到,自己会被儿子俾路斯迅速取代。后者也将迅速沦为大唐王朝圈养的边境君主,并只能统治一个小小的波斯都督府。波斯帝国的闪崩在同阿拉伯的战斗中 波斯军队并非没有胜绩起初,萨珊波斯尽管屡遭败绩,却在面上依然保有半壁江山。叶兹德格德也在高于中部准备再次招募庞大军队。但因为泰西封和整个两河流域陷落,支撑王朝经济的大部分农业、手工业税收都损失殆尽。因此,君主已没有财力

公元642年,随着波斯军队在尼哈温战役中惨败,整个伊朗高原的防御被穆斯林军队洞穿。
萨珊王朝的末代君主叶兹德格德三世,逃往伊斯法罕重组武备。
此时的他还不会料到,自己会被儿子俾路斯迅速取代。
后者也将迅速沦为大唐王朝圈养的边境君主,并只能统治一个小小的波斯都督府。
波斯帝国的闪崩在同阿拉伯的战斗中 波斯军队并非没有胜绩起初,萨珊波斯尽管屡遭败绩,却在面上依然保有半壁江山。
叶兹德格德也在高于中部准备再次招募庞大军队。
但因为泰西封和整个两河流域陷落,支撑王朝经济的大部分农业、手工业税收都损失殆尽。
因此,君主已没有财力吸纳东部的各路小贵族出战,甚至无力压服麾下的小规模部队。
结果,堂堂万王之王就只能继续向南撤退到帝国的龙兴之地--法尔斯。
公元650年,阿拉伯穆斯林的追兵就如期而至。
萨珊国王只能依靠南方山民和部分贵族支持,进行了最后一场激烈抗争。
然而,大量早已丧失先祖武德的民兵,终究不能与转战东西的强手过招。
随着萨法尔斯首府伊斯泰赫尔被摧毁,40000名守城者被屠戮殆尽,叶兹德格德又只能向东跑到更加贫瘠的克尔曼山区。
但他的穷兵黩武作风,让自己遭到本地贵族抵制。
于是,这位预感不妙的君主就只能继续逃至帝国东南部的锡斯坦暂避。
伊斯泰赫尔毁灭 也说明萨珊的龙兴之地被占据很快,由于相同的原因,锡斯坦的地方势力也决定抛弃君主而自行抵抗。
于是在阿拉伯人忙于进攻当地时,如丧家之犬的萨珊国王又向北奔至呼罗珊。
作为地区重镇的某夫城,就是他最后的抵抗中心。
只是东方各地的贵族都认为国王应该同阿拉伯人和谈,并且很自然的反对任何巨额增税措施。
叶兹德格德便只能从河中等地雇佣突厥骑兵作战。
到公元651年,他因战败而携带部分财宝跑路,并被自己人杀死在一座磨坊里。
此后,王子俾路斯接过父亲的法统,并带着追随者四处躲避追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许多原本同萨珊王朝敌对的区域,在这个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其中既有控制河中的西突厥汗国,也包括那些散布在费尔干纳盆地和阿富汗山区的吐火罗贵族。
他们的动机不仅在于自保,也是出于经济利益和维护拜火教信仰,并因此原因接纳流亡中的波斯王子。
后者得以在阿拉伯人的兵锋之外,落脚于今天阿富汗西部的扎兰吉。
这里曾是萨珊帝国的东部边陲,如今却成为各类流亡者的聚集地。
叶兹德格德三世的半辈子都是流亡最外围的防线起源自公元1世纪的 扎兰吉遗址然而,仅仅依靠边境上的贸易小城,根本无法完成庞大的反攻复国计划。
作为其同盟的古代贵霜后裔,大都先前的省区分成数个王国。
他们先后臣服于萨珊波斯、白匈奴帝国和现在的突厥裔叶护,但能有多少凝聚力提供支持还是个问题。
在更加遥远的阿姆河以北,西突厥汗国也只是一系列粟特城邦的保护宗主。
这也决定了整个河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很容易衍生出主和派势力。
至于两者之间的费尔干纳,也是吐火罗系白匈奴的留居地,与南北两地并非铁板一块。
在萨珊王朝的崩溃过程中,俾路斯已目睹过各种委曲求全和背叛。
那些早年的东罗马战俘后裔,会将自己的城市直接献给穆斯林军队。
原本该响应号召的东部土地贵族,也有相当比例的直接投奔到新主人那边。
因此,只有孤城的王子便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势力,为集合所有力量而担当推手。
河中与吐火罗斯坦都缺乏较为强势的核心公元654年,俾路斯派出特使北上,准备向更加东方的李唐王朝求援。
他们先沿着商路向北,然后渡过宽阔的阿姆河,最后向东翻过高耸的帕米尔高原才进入西域。
但远在长安坐镇的高宗皇帝李治,却对支援波斯没有任何兴趣。
至于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唐朝还没有精力应付西方事物。
虽然通过对东西两大突厥汗国的战争,中原帝国的西征路线已基本打通,却需要应付更为棘手的高句丽问题。
以至于在接到波斯求援和东罗马的联盟建议后,都没有心思转变设想。
直到公元661年,中亚的局势再次出现聚变,让俾路斯的二次遣使获得成功。
尽管高句丽人依然在坚持对抗,但西突厥的内乱还是让唐朝军队得以成功越过天山山脉。
出于分而治之的需要,高宗皇帝下令在七河流域设立昆陵都护府,又在河中设置了蒙池都护府。
虽然他们都隶属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却基本保留了全套旧俗,属于典型的统而不驭。
萨珊残部的求援,也引起了长安宫廷注意。
高宗特意派大臣王名远回访,册封俾路斯为波斯国王,并将后者控制的扎兰吉及周边设为波斯都督府。
至于顺道的吐火罗地区,也被册封为月氏都督府。
俾路斯第二次遣使 为自己获得了唐朝的口头援助这个重大的外交动作,其实也反应了唐朝时期的中亚战略构想。
因为七河流域、河中和吐火罗斯坦都对他们关系重大。
前两者是众多东来的粟特人故乡,也是西突厥势力的国力保障。
他们都为李氏的军队输出过不少将领、士兵和武器技术,更是占比最高的商团成员。
能收为己用,则唐军就不愁找不到精锐兵源。
但若放任不管,也很容易酿成防务威胁。
至于后者则控制着通向西域的南方线路,还因为历史原因而同吐蕃与河西走廊有许多联系。
加上本身就位于河中以南,等于是拱卫两个突厥都护府的屏障。
但实力和重要性显然不如北方,所以有一个地位稍逊的都督府架构。
那么俾路斯的留居地呢?很不幸,这里正好是唐朝中亚战略圈的最外围。
长安宫廷为保护蒙古高原与西域本部的安全形势,才设立昆陵和蒙池都护府。
又为保障以上两地的兵源财富,需要在阿姆河两岸设立月氏都督府。
最后为协助吐火罗系贵族完成任务,才多设立最弱的波斯都督府。
也就是说,俾路斯的潜在号召力才是唐朝方面所最为看重的因素。
至于其实际军事价值,终究是不宜高估。
从后来的历史演进来看,唐军也的确会为了河中与费尔干纳盆地出兵,却没有帮助过萨珊遗民们守城。
波斯都督府对于唐朝而言并不要紧波斯都督府陷落伍麦叶王朝的建立 引起新一轮对外扩张在阿拉伯方面,公元661年也是至关重要的分水岭。
经过内战洗牌,来自叙利亚的伍麦叶家族荣登高位,建立起中原史官笔下的白衣大食。
新的哈里发为巩固权势、封赏财富,必将对周边地区展开新一轮攻伐。
羽翼渐丰的吐蕃帝国,也开始在青藏高原上蠢蠢欲动。
双方迅速结成战略同盟,准备联手瓦解李唐的中亚共荣圈。
公元662年,吐蕃军队开始北上,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南部的吐火罗道。
随后继续向西域城市招降纳叛,从唐军缺乏准备的方向进攻安西四镇。
位于天山山脉的昆凌都护府,也因首领阿史那弥射被唐军错杀而反叛。
于是,从长安通向中亚的南-中-北三条道路都被截断。
残存的波斯军队 根本打不过阿拉伯对手次年,伍麦叶王朝的阿拉伯军队开始动手。
他们在同西方的东罗马交战之余,另外分兵进攻锡斯坦东部与河中。
实力最弱的扎兰吉城被攻破,俾路斯的波斯都督府就这样被完全消灭。
期间,阿富汗各地的吐火罗君主因实力有限且需要防备吐蕃,根本抽不出太多兵力相助。
贵为保护人的唐军,更是忙着在河西走廊的南北两端鏖战。
在西域四镇全部陷落的情况下,将安西都护从龟兹撤到了今天甘肃境内的西州。
战败后的俾路斯,主要依靠河中的突厥和粟特人帮忙。
等到唐军平息七河流域的事变,才得以从碎叶城东进,再辗转西州抵达长安。
除了少量家属和扈从,大部分流亡者都因战争等原因而完全流散。
既然唐军没意愿协助其复国,这位名不副实的萨珊君主就只能留在东土。
在本国遗民聚居的波斯坊内,当高宗皇帝的右武卫大将军。
到公元679年,病死在远离故土千里的域外。
但他到死也不会知道,自己会是萨珊复国者中最幸运的一个。
俾路斯在战败后 第二次去往长安圈养起来的君主长安成了萨珊君主所呆最多的地方在俾路斯之后,他的儿子泥涅师又接过了复兴萨珊波斯的不可能任务。
更为糟糕的是,他赶上了唐军战力严重衰退的武则天时代。
这位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精于弄权宫斗而势必不善谋略与战争。
许多旧时的贵族或大臣遭打压,并由武家男丁和其他新人替代。
为了强化衰败的边陲形式,女皇帝在夺回西域旧地后也进行了军政结构改组。
在过去的安西都护府外,又成立了新的北庭都护府。
后者的主要辖区,就是天山山脉以北的七河流域。
换言之,过去由安西都护可以调配的庞大资源,往后将遭极大削弱。
北庭将半数安西辖区分走一直蜗居长安的泥涅师,也因自己的高贵血统而被突然启用。
公元680年,他被授命返回中亚进行复国尝试。
虽然只是去重建小小的波斯都护府,却也是这支萨珊直系王族的最后机会。
长安宫廷甚至派出生河东的名将裴行俭护送,并大量招募胡汉兵丁组成的波斯军。
许多滞留在东土的萨珊移民纷纷响应,移居自河中的粟特人也亦有参与,让波斯军的规模瞬间扩充到50000人以上。
然而,真正的唐军主力却在河西走廊调头。
继续前行的部队,也被逐步分配到碎叶等地驻防。
最后只留下少量骑兵,护送孤单影只的泥涅师抵达吐火罗境内。
显然,唐朝依然没有决心和自信,去阿姆河以南的地方作战。
空有王族血统和册封头衔的泥涅师,就只能换个地方继续蜗居。
原本的波斯军 最后只有泥涅师和少数人最后在公元705年,萨珊人的复国运动终于走到了尽头。
由于神龙政变和武则天病死,唐朝的内部开始新一轮洗牌。
西方的伍麦叶王朝,却派出了名将曲迪波担任呼罗珊总督。
他在任内重新开启大规模军事进攻,先是北上河中击溃突厥-粟特联军,又在费尔干纳大破白匈奴-吐火罗武装。
泥涅师对此无可奈何,只能走原路逃回长安避难。
至此,波斯都督府的重建也不再存有任何希望。
十多年后,留居长安的萨珊王族后裔中,还出了一个所谓的国王库思老三世。
但他已经连拉起独立队伍的能力都不再具备。
逐渐步入晚期的伍麦叶军队,却一度占据河中,并越过锡尔河攻入北庭都护府辖区。
虽然唐朝联合粟特、突厥等势力,又将战线推移回去,但整体的颓势也非常明显。
当年的波斯都督府也不再有人提及,萨珊王族的统战价值也因时间流逝而逐步消失。
定期进攻河中等地的伍麦叶军队命运的裁决怛罗斯战役决定了唐朝立刻撤出中亚公元751年,决定河中等地命运的怛罗斯战役爆发。
由高仙芝率领的安西军部队,面对的是一支不同于以往的穆斯林部队。
由于叙利亚的伍麦叶家族倒台,亲近波斯文化的阿巴斯人成功上位。
包括呼罗珊在内的萨珊王朝旧地,在这场冲突的关键区域。
大量不再思念前朝的拜火教徒,毅然决然的加入新朝军队。
因此,与其说是阿拉伯穆斯林击败了唐军,不如说是重新蹿起的波斯人完成了关键一击。
眼看这个黑衣大食兴起,长安宫廷也靠安史之乱来借坡下驴,从此再也不提帮萨珊复国的事情。
阿巴斯王朝前期的主力军 大都是波斯人此外,在怛罗斯战役爆发前数年,长安方面还收到另一个自称波斯的番邦朝贡。
这些礼物来自更加遥远的里海南岸平原,出自当地的德拉米居民之手。
这些曾为萨珊王朝征战数个世纪的山地步兵,在阿拉伯大征服后又继续坚持了数个世纪。
这个法理上的旁系,实力无疑远在需要唐朝自己掏钱包养的王族之上。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将俾路斯后裔们的价值降到最低。
以至于后几代人的事迹,今人已很难从任何记录中追寻。
唐朝中期的波斯世界 开始从里海南岸赶来或许在这些最后的波斯贵族心里,唐朝皇帝的嘴,永远是最会骗人的鬼。
但站在长安宫廷的角度来看,残酷的地缘政治形势,早已注定复兴波斯的可能为0!俾路斯和他的子孙们,最多被派去执行地区搅屎棍任务,却不可能获得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援助。
毕竟,李唐雄主们要的永远只会是河中或吐火罗斯坦。
至于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命运,那根本是和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法尔斯之劫:萨珊波斯龙兴之地的最终沦陷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