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博兴县兴福镇,勤劳善学的兴福人依托祖传的老手艺,打开了厨具行业的大门。
经过几十年的成长,兴福镇的厨具行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发展为现在的中国厨都,成为了博兴乃至我市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在博兴县兴福镇赵赵村村口的大门上挂着“厨房设备发源地”的牌匾,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称谓,是因为这里不仅生产出了兴福镇的第一台蒸饭车,也走出了多位成功的企业家。
山东皇冠集团的董事长赵向忠便是其中一位。
山东皇冠集团董事长赵向忠:“蒸窝头、蒸馒头,(用的)木头笼屉,木头笼屉有坏的时候,修的时候(就想)咱家庭有铝锅子,咱们为什么不做成一个铝笼屉呢,就开始做这个铝笼屉,就有好多户开始做铝笼屉。
从这个笼屉就发展到,这个铝笼屉用柴火烧、用煤炭烧,不环保。
怎么改成用电的,当时我们这电也开始了,电灯电话,我们怎么用电烧开了水,再蒸馒头,就改成铝制的了。
从铝笼屉到单一的蒸饭车开始了。
八八年,单一的蒸饭车开始在我们厨房设备发源地开始兴起了。
”电气化的蒸饭车一上市,便迅速占领了市场。
但是聪明善学的兴福人并没有就此止步。
在以销定产的销售、生产模式中,他们根据市场的需要,在蒸饭车的基础上,又生产出了消毒柜等一些列厨房设备。
在九十年代初,厨房设备的发展掀起了一轮新高潮。
山东皇冠集团董事长赵向忠:“到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回来以后,我们深受鼓舞,就大胆的搞个体私营经济,我们就开始从集体企业又搞到我们民营企业,到了民营企业就大显身手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当时我们根据单一的产品、顾客的建议,我们又在一些外观、内在的安全,还有节能的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造,让这些产品更适用于顾客,更能为顾客利益着想,更能省电,更安全。
”由单一的产品到多元化的发展,兴福镇的厨具品类越来越多,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当地政府因势利导成立厨具工业园区,推动厨具行业健康发展。
2005年,兴福镇被全国工商联厨具业商会授予“中国厨都”称号。
2006年,兴福镇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博兴)国际厨具节,为当地企业开辟了厨具展示、交易的新途径、新窗口、新平台,也带动了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
山东伊德欣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增新:”刚开始我们没有一个客户,参加了以后,我们就接了有这么五六个客户,有了这五六个客户,基本上就保证了我们这个小公司的正常的运转了,刚刚开始就是两个员工,展会以后我们就八个员工,一过了春节就12个人了,开始逐步的发展壮大了,07年12个人的时候生产的产品量就大了,结果第二年我们又开这个会,客户又在增多,一步一个脚印的我们就这样去走。
”厨具节的成功举办,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商机,厨具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2009年博兴县厨具协会成立,2016年山东省厨具协会成立并落户兴福,一步步的发展,也象征着兴福镇的厨具行业逐步走向了规范。
山东皇冠集团董事长赵向忠:”成立厨具协会的目的是让我们这些老板们不能像原来那样互相竞争,互相残杀了。
让我们要搞强强联合,我们十个企业,你做什么,他做什么,我做什么,即使我们重复的产品,我们怎么合作,怎么形成一个拳头,不能像一盘散沙一样,共同把我们中国厨都这面旗帜,能够树的更牢。
”目前,兴福镇的厨具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千七百多家。
对于这个朝阳产业的发展和未来,他们正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机遇,怀揣时不我待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撸起袖子,拼搏属于他们的辉煌明天。
山东金佰特商用厨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维业:”下一步我们将抢抓中国制造2025这个契机跟机遇,要研发出更多的智能化的、节能化的这种好的产品,回馈我们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