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兽面纹 关键词:对称、大眼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就是“龙生九子”中那个因为太好吃,把自己身体都吃掉的熊孩子。
宋代人根据这个典故将青铜器上表现兽的头部、或以兽的头部为主的纹饰都称为饕餮纹。
不过饕餮纹这个词限制在“有首无身”这样的定义,而此类许多纹饰是带有身体的,虽然身体一般很小很小,眼神不好的还必须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到,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人家体形小,就忽略。
所以现在学者们为了严谨,大都使用“兽面纹”名称。
▲ 兽面纹鼎 商代晚期 河南安阳出土 作为青铜器最主要的纹饰之一,兽面纹盛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常作为主题花纹饰于器物的腹部和颈下。
在衰落后,一般作为辅助纹饰出现于器物的耳、足上。
▲大克鼎鼎足 兽面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由眼睛、兽角、眉毛、耳朵、鼻子组成一张完整的脸,部分有左右展开的身躯和兽爪。
兽面纹并不指向任何特定的动物,以角为例:有牛角、羊角、鹿角、龙角、甚至没有角……,形式也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但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始终是它的重要标志。
下面请欣赏来自“兽面纹”家族的凝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