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重庆市开州区(原开县,后同)仙女洞大山门联成于1986年,其作者有两人。
上联作者是温泉镇一位普通老人刘世光,下联是当时的四川省副省长黄启璪. 一个普通乡镇老人如何与一个省长共成此联的呢?事情还得从1983年说起。
1983年初夏,我正在编写《开县温泉镇志》。
一天,我因事去县志办,在与县志办的老师们摆谈中,朱世鸿老师、蔡之杰主任提出仙女洞大门额上的文革时留下的“毛主席万岁”几个字应该换一换,并问及原门额上“第一名区”的事(由清末民初川东书法大家彭聚星所写,解放初被铲掉),同时提议为仙女洞大门配上对联。
从县志办回来后,我向当时负责《温泉镇志》领导工作的区委副书记何世忠同志回报此事,他说:“这个建议很好”,并对如何征集对联谈了意见,要求到社会上去征联。
同年,刘世光作为当时县志办特邀提供社会资料的老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又谈及仙女洞门联。
刘世光老人想了几副对联,其中一副为:“巧构玲珑崇尚科学测洞天;自然深邃谁能穷底识乾坤。
”参会的张伯药老人提出将“乾坤”改为“春秋”,刘赞同(张伯药还撰写了一副近两百字的仙女洞长联)。
是年冬的一天,何世忠同志将一些征集的仙女洞门联稿给我,当时决定取用刘世光所撰联的下联作上联“自然深邃谁能穷底识春秋”,再向社会征求下联。
同时,也征求全副对联。
仙女洞征对、征联的事在温泉和县城很多人士中传开,但无人应征。
1986年夏,四川省政府在开县召开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
莅会领导是副省长黄启璪同志。
会议最后一天到温泉参观仙女洞,陪同的县领导是已任县组织部长的何世忠同志。
这天,请我去为代表介绍温泉和仙女洞的有关历史、文化情况。
我知道黄启璪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于是向何世忠同志建议:请黄省长为仙女洞题联,并向她讲了征联的事。
黄启璪同志当即表示愿为刘世光的上联应对。
十多天后,何世忠同志到温泉,在区公所小会议室向我讲:黄省长已寄来应征下联,内容是:“造化神秀竟有洞天鉴风月”。
这下联确实好,“鉴风月”三字无疑是指仙女洞的传说故事。
对此,我笑了笑,何世忠对我的笑一再反复追问其原因,我只好说了:“黄省长究竟是女儿家,所对对联带脂粉气。
”记得当时何世忠还批评了我。
因我本无褒贬之意,也没将这放在心上。
又过了一段时间(大约近月),何世忠打来电话,告诉我:“黄省长寄来了仙女洞下联修改稿,内容是‘造化神秀竟有洞天悬日月’。
”我当时年轻气率,在电话里竟又笑起来。
何世忠在电话那头也笑了。
确实,我被这下联的文彩、用典和气势所折服,也为仙女洞终于有了好门联而高兴,并将此事补进《温泉镇志》稿中。
是年秋,县文化馆馆长李道才和县文化馆的其他几位同志到仙女洞,会同温泉区、镇领导商量开发仙女洞的事,并请了刘世光老人参加。
李道才向刘世光说:“你写的仙女洞上联有人应对,作者是副省长黄启璪。
”这次决定请盛德伟老师书写这副对联(当时已做在大门额的“仙女洞”三字是盛老师所书),由刘世光用人造石板刻在大山门上。
几天后,刘世光约请刘志润一同到县城,请盛德伟老师书写仙女洞门联。
当时盛老师已重病卧床,他在夫人扶起后,提笔写了对联。
这副形神俱妙的书法作品,竟是盛德伟老师的绝笔遗作。
但不知何由,原上联中的“谁”改成了“焉”,“春秋”改为“乾坤”;下联中的“神秀”改为“神奇”(我估计是刘世光或刘志润的意思)。
这副对联无论内容和书法都不失为高品,珠联璧合。
仙女洞大山门联受到来来往往游人的赞赏,为仙女洞人文景观增色添彩。
后来,有人因其上下联末字的声调为“上平下仄”,提出要改写。
有的欲改字词;有的欲取下联为上联,再另作下联;有的人另撰有全副对联。
终因这些对联远不及原作而作罢。
注:本文选自《开州文史资料第四辑》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