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前世残存在于老街里的民国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凝固的历史。
小 时 光太阳光从树枝间洒落下来静静地铺了一屋子,或许只有这么安静的老街才能容得下它的存在。
大 岁 月这栋四角大楼建于40年代,一共建了3年时间那时候这里还有一片森林选址在这既闹中取静,又便于出行,大楼的每一个面都正中于东西南北四个角,堪称当时阳春风水宝地的模板。
内部是木头装饰的木阵,外部是一尺多宽的石桥搭建的墙体,坚硬程度据说是雷轰都不到,不过在科技匮乏的年代只能是用小砖块来弥补高处的墙体。
很遗憾没能亲眼见到的室内...色彩艳丽的壁画做工精细的浮雕中西结合的装饰......从斑驳的角落中依稀还能窥探大楼繁荣时期,精细典雅带着点遗憾...大 善 人 “ 旗头出朱周,旗尾出油牟 ”这是当时形容阳春第一代富豪的一句话,油牟原名叫油坤授,是这栋大楼的主人,也是当年的一代救世主。
解放前为红军提供的军资物品,大锅粥时期在阳春各条街道为穷人发粥...平时看电视看到的粥是稀糊糊的一盆水,而他发的粥是黏糊糊没有一点水的一盆羹。
后来在“ 打土豪,分田地 ”的土地革命中这位大善人不幸牺牲.......历史这两个字眼是太过沉重大 遗 憾被加建上去的烟囱和顶板就像被束缚着无力挣脱的鸟,由于加建的材料不稳固,导致随时脱落。
现在这栋“ 危楼 ”成了这里居民眼里的“ 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定时炸弹 ”我们越来越文明,越来越进步,可幸福感还是这么低。
物质就等于幸福了吗?——给人幸福才是幸福。
内心的富足,精神的富足,物质的富足,成就了这栋有故事的建筑。
有灵魂的事物,就是不惧时间的磨砺至今还能让人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