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一角曾经红极一时的“伊莱雅”品牌,新疆唯一的一家专业生产电动自行车的厂家,停产2年来仍有大量库存,企业陷入艰难地步,今后该何去何从?应时代之需而生2002年,35岁的崔以飞背负着浙江台州伊莱雪电动车有限公司的重托,孤身一人来到库尔勒,开始家族企业的西部拓荒之旅。
由于伊莱雪的优异质量、新颖的设计款式,很快就打开了市场,销售区域迅速覆盖了巴州、阿克苏、喀什、和田、伊犁、昌吉、石河子等地。
随着销售量的提升,运输就成了发展的最大障碍,当时运输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用铁路运输时间长达半个月,用17米长的大货车运输时间可以缩短一半,但每辆车运费却高达300元。
经过和企业高层协商,在2006年底,崔以飞成立了新疆伊莱雅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在库尔勒市兰干乡租用了厂房,开始了本土量产电动自行车的征程。
根据新疆居民的实际需求,给厂家下订单设计、生产车架和配件,大批量运输过来组装,仅运费一项就节省了180元以及50元的包装费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了极大的话语权。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崔以飞还极富远见地陆续注册了5个具有时代气息或鲜明新疆特色的商标,如:伊莱雅、金凯路、港派、博斯腾、绿沙漠等,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成为了市场领跑者。
其中一个品牌针对县域及农村市场,在每个县崔以飞把每个商标只设置一位经销商,确保经销商之间不打价格战,用心做好自己专用品牌的推广,很多农村居民全款购买电动车有困难的,他们还推出分期付款等措施,将老百姓的顾虑最大限度地解决,至2013年之前,几大品牌的销量一度占据市场份额的40%以上,在南疆城乡大地上,每天都有数十万人骑着产自库尔勒的电动车。
技术与需求互推的畸形生态电动自行车全名本为电动助力自行车,以人力骑行为主,电机驱动为辅。
1995年中国第一辆电动自行车诞生于清华大学后,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工作出行的需要,人们对于后者的需求越来越强,电动自行车厂家雨后春笋般涌现。
1999年国家标准颁布,主要有四项规定:一、必须有脚踏、能实现人力骑行;二、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20km/h;三、整车质量不大于40kg ;四、电动机输出功率不大于240w,并且对电动车的长度宽度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其中一个品牌对消费者而言,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续航能力与行驶速度成了是否购买的重要标准,厂家也为顺应市场需求,摈弃了脚踏装置,最大限度的扩充电池容量,追求更佳的续航能力与速度,于是市场上便充斥了“超标”电动自行车。
为此,2015年5月,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四部委再次明确提出《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修订5条意见:具有脚踏骑行功能、最大时速不大于25km/h、含电池整车质量不大于55kg、电动机输出功率不大于400W、电池电压不大于48V。
新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它与旧标准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放宽了对电动自行车的规格限制。
遗憾的是,消费者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时速高达40公里甚至50公里以上的车型越来越多,充一次电续航七八十公里也不再罕见,电压高达60V、72V的也比比皆是,厂家一次次被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欲望绑架,一次次的技术突破又一次次助推了消费者的需求。
管理部门“之忧”电动车厂家的技术更新也与时俱进,碟刹、电子锁、液压避震等等使得电动自行车的驾驶舒适感前所未有,造型、颜色也日益丰富,城乡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均有普及之势。
崔以飞的伊莱雅品牌最高的一年销售量曾经高达三万辆,仅巴州地区,所有品牌电动自行车一年的总销量更是达到惊人的十余万辆!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保有量超过3亿辆,每年的产销量在3000万辆以上。
售后服务2015年,各级交通管理部门推出了电动自行车“上牌照”的措施,办理行车证、缴纳交强险及驾驶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并加强了规范行驶、安全教育,和田地区更是推出了禁止载人、驾驶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头盔的强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故率。
电动车质量再好、安全防护再好,交通管理再严,也阻止不了驾驶者的违规使用,闯红灯、乱穿马路、逆行、超重、载人、乱停乱放、与机动车抢道等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且因电动车引发的事故率年年攀升,已经到了交警看不住、司机直摇头的地步。
据不完全统计,即便按照2015年的标准执行,目前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依然有95%都是超标的。
深圳交警部门统计发现,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伤亡事故约占三成,部分区域甚至达五至六成。
许多地方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在多次调整管理方法依然不见成效的情况下,就出现了部分地方区域“一禁了之”、“禁摩限电”,轮台县、焉耆县就禁止超标电动车销售,经销商手中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就成了“烫手的山芋”,扔也不是捂也不是。
2014年之后,伊莱雅电动车在全新疆的销售量断崖式下跌,2015年六千余辆,2016年只有4000辆左右,进入2017年,工人工资持续上涨、原材料涨价、运输费涨价,企业的毛利润根本不足以支撑生产成本了。
如何突破企业之困?每年新国标都呼之欲出,却又一次次让业界失望,电动车生产、经销行业陷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状况,已购超标电动自行车的消费者也对2019年过渡期后,也感到困惑。
2017年2月10日,国家标准委正式下达了GB17761-1999国标修订计划,计划编号为:20170002-Q-339,项目名称更改为《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项目周期为24个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归口,相关科研院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等负责起草。
2019年后,对超标电动自行车未有任何松绑。
“达标车顾客很少购买,新国标出台前的超标车就只能被压着,你能卖给谁啊?”2017年,崔以飞无奈地宣布新疆伊莱雅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停产。
“遣散的60多个技术工人离开时,眼里都含着泪水”,工人们不舍、崔以飞更痛苦——2000余平米的库房里停满了已经生产出来的成品车辆、建厂的一千多万投资静静地等待着、十五年的梦想与心血如何转型?超标电动自行车这股“洪流”该何去何从?“我个人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形灵活制定政策”一位资深经销商表示,“城区限速可以理解,但针对山地有一定的爬坡动力要求,或农村偏远地区,机动车辆与行人均很少的特殊情况,就应该放开”。
“在贫困或偏远地区家庭,拥有机动车不现实,自行车或人力车效率低下的时候,超标电动自行车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政府能否在这方面给予特殊政策?”现实生活中,部分观察家这样表示。
还有一些企业家给崔总建议,与外贸公司合作,借一带一路东风,往中亚五国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能否给予指导与协助?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