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及其影响因素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一、注意的范围(一)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晰注意到的对象数量的多寡。
(二)影响注意范围的三因素1. 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则,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反之,注意的范围则越小。
2. 活动的性质和任务活动任务越复杂,注意的范围会越小。
3. 知识经验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持续时间的长短。
(一)稳定的注意是高效率学习和工作的保证。
但注意会产生周期性生理变化现象,这叫做注意的起伏或者注意的动摇。
(二)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引起的使注意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的现象。
(三)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 注意对象的特点内容丰富、复杂的对象比内容贫乏、单调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
2. 注意主体的状态一个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善于控制自己并能同各种干扰作斗争的人,其注意就比较稳定。
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如果允许在10~20分钟的集中注意之后,松弛几秒钟,并动员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那么注意可以保持数小时之久。
(45分钟课,起来活动两下,做些体能训练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
一般情况下,注意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指向和集中于一种事物,也就是“一心不能二用”。
但如果能达成特定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注意的分配,也就是“一心二用甚至多用”。
(一)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1.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如果同时进行的活动都是生疏的,都需要高度的注意力,结果就会顾此失彼。
2.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
(一)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
前者是根据任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力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多代替,目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
(二)影响注意的转移因素1. 原来注意的紧张度。
越紧张,越集中,越难转移。
一个沉迷于电脑游戏的孩子很难让他转移注意力,去拿起书本温习功课。
2. 新注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如果新的注意对象能够引起个体的兴趣,满足他的心理需要,注意转移就容易和迅速。
3. 神经系统的类型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的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更容易实现注意的转移。
4. 明确的信号提示在需要注意转移的时候,事先发出的明确的信号提示可以帮助个体的大脑处于兴奋和唤醒状态,使个体有心理准备,从而灵活迅速地转换注意对象。
信号提示,可以是物理刺激(如铃声、号角),也可以是他人的言语指令或个体的内部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