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在北京会见他少年时期的老师毛宇居时,还曾谈起赞井咏诗的往事,笑着说:"这也是你老师逼出来的呀。
"怎么回事呢?据1988年1月15 日《文摘周报》所载﹣文《少年毛泽东一事》得知,在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期间有一次,老师毛宇居外出,临走前规定学生必须在室内背书,不准走出私塾房间。
老师前脚一走,少年毛泽东就上了山,摘回一书包毛栗,分给所有的同窗,也敬奉塾师一份。
老师返回后,责问毛主席为什么要违反私塾的规矩,毛主席朗声回答:"闷在屋里,头昏脑涨。
死背硬读,也是空的。
"老师十分恼火,但知道用背书的方法惩罚毛主席,难不倒这位记忆力很好的学童,便指着天井说:"我要你写诗赞井!"毛主席沿着天井转了两圈,便口占了这首五古: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窥测到毛主席后来在教育思想领域所进行的一系列大胆改革的雏形。
比如,诗人提出学生除学习外,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学生们应该走出去,到广阔天地去,走与工农兵相结合、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及科学试验相结合的道路。
也就是说,诗人一直反对经院式教育,反对填鸭式教育,强调教育的生动性、实用性、实践性及革命性。
毛宇居老师对主席是有恩的,当年正是老师兼族兄的毛宇居,极力劝解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一定要送“石三伢子”出去读书,才使毛主席有了跨出田土、寻求真理的机遇。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和恩师互通书信了解家乡的情况。
1953年毛主席写给毛宇居的信1958年创建湘潭大学时毛宇居做初创大学的工作,毛禹居为湘潭大学做了一件特别有贡献的事,他请毛主席为湘潭大学题写校名。
毛主席与毛宇居1958年9月10日 毛主席为湘潭大学题写校名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交代工作人员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大哥接来”。
毛宇居夫妇和孩子们来到韶山招待所,毛主席与他们作了长谈。
骄阳似火,毛主席邀毛宇居在韶山水库游泳。
游泳过后他们一起来到了毛震公祠,看到这里的陈设依旧,毛主席心潮难平,他对毛宇居说:“1927年我回来考察农民运动,你们就在这里敲锣打鼓欢迎我。
”毛宇居惊异地说:“主席,你还记得?”“怎么不记得呢,你还在欢迎会上致词:‘毛君泽东,年少英雄,到处奔走,为国为民,今日到此,大家欢迎。
’”毛主席顺口背出了当年的欢迎词,更让乡亲们钦佩不已。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当晚毛主席宴请当年的老党员、赤卫队员、军烈属和乡亲。
他将毛宇居安排在上座,并第一个向他敬酒。
毛宇居激动不已,连忙起身谦让:“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毛主席的尊师佳话很快在韶山一带广为流传。
1959年毛主席携手而行鹤发长髯毛宇居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