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古韵盛京】带你了解盛京八门的故事(盛京八景)

发布:2024-10-03 浏览:44

核心提示:盛京八门即沈阳八座城门,八座城门沿用努尔哈赤为辽阳确定的旧名称,即南、北偏东的城门分别为德胜门(俗称大南门)、福胜门(大北门);偏西为天佑门(小南门)、地载门(小北门);东、西偏南为抚近门(大东门)、怀远门(大西门);偏北为内治(小东门)、外攘门(小西门)。其中,怀远抚近,内治外攘,是当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治国国策,天佑地载。德胜福胜是天地眷佑,国运绵长之意,是符合统治者治国的国策。沈阳城修了八个城门,同时每个城门上都修建了一座城楼,城周垛口修651个,奇怪的是,德胜门,也就是大南门的60个垛口,要比其他

盛京八门即沈阳八座城门,八座城门沿用努尔哈赤为辽阳确定的旧名称,即南、北偏东的城门分别为德胜门(俗称大南门)、福胜门(大北门);偏西为天佑门(小南门)、地载门(小北门);东、西偏南为抚近门(大东门)、怀远门(大西门);偏北为内治(小东门)、外攘门(小西门)。
其中,怀远抚近,内治外攘,是当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治国国策,天佑地载。
德胜福胜是天地眷佑,国运绵长之意,是符合统治者治国的国策。
沈阳城修了八个城门,同时每个城门上都修建了一座城楼,城周垛口修651个,奇怪的是,德胜门,也就是大南门的60个垛口,要比其他城门上的垛口少一行青砖。
有句歇后语这么说,“大南门城上的垛口,矮一截”,说的就是大南门的城墙。
关于大南门城墙矮一层,有个很神秘的民间传说。
当年皇太极为了修建沈阳城,到处征集苦力,但凡家里有男丁的都要出一名苦力。
城南有户人家,只有女儿和年迈病重的父亲,女儿为了让父亲免受劳苦,毅然身着男装,代替父亲参加修筑城墙。
在城墙修筑的过程中,女儿暴露了性别,此事被皇太极知晓后,深受女儿孝行感动,但又觉得女人修筑城墙不吉利,便下令,德胜门60个垛口去掉一层砖,以示不同。
德胜门因女儿墙而不同于其他城门,然而城市改造,城门被相继拆除,这里也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重建的怀远门,让人们找到些许昔日古城的影子,也让关于怀远门的传说流传至今。
怀远门,也就是大西门,这里是沈阳城风水最奇特的地方,也是沈阳民间最为神秘的地方。
德胜门沈阳德胜门俗称大南门为古盛京内城八门之一,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因为在方城的南面,故沈阳人都称之为大南门。
怀远门位于方城内沈阳路西端,俗称大西门,始建于1631年,为沈阳老城垣之重要标志。
1634年4月,皇太极改沈阳为"天眷盛京",并亲自诏令命名八门,西之南者曰怀远门。
1930年拆除怀远门,1994年,沈河区政府拓其原址,增其旧制,重修了怀远门。
过去,它是内城的门户,是清朝官员们进出的必经之地,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
怀远门与抚近门之间叫"沈阳路"。
这个门,就是传说中的“煞口”。
民间一直流传一段旧话:说的是当年大西门外附近曾是处斩囚犯的法场,而后又移至大西门外路南,所以凡处决死囚必出此门,因而人们称大西门(怀远门)为“鬼门”,称大西门为“鬼门关”。
当时沈阳人曾有句很解恨的话——“出大西门的”。
可巧,大西门城门上有六个小眼,为其他七门没有,遂有“鬼门六眼”之说。
朋友间闹笑话或说话抬杠,也常常会说:“不要你鬼眉溜眼”比喻“鬼门六眼”,意思是说:无论你怎样乖狡,作奸犯科,终不免出门而名登鬼录。
旧时,人们最怕进鬼门关。
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们都要到大西门外焚香叩拜。
外攘门沈阳外攘门又叫小西门,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是清代盛京八门之一。
是当年奉天主城门。
小西门是清代以来留下影像最多的城门,无论是普通照片还是立体照片。
小西门里是奉天四平街,即现在的中街路,直到今天这里都是沈阳著名的商业街。
同其它几座城门一样小西门外有瓮城,以前城墙外有护城河,到了清末护城河基本都荒废了。
今天沈阳小西门已经无踪可寻,但还保留着小西门地名,车站在这里也都还叫小西门。
天佑门天佑门又称小南门,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 ,是清代盛京城八门之一。
位于现正阳街南段。
50年代初期为了改善交通而拆除,但仍保留小南门的地名。
福胜门福胜门又称大北门,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是清代盛京城八门之一。
位于现朝阳街北端。
地载门地载门又称小北门,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 ,是清代盛京城八门之一。
位于现正阳街北段。
50年代初期为了改善交通而拆除,但仍保留小北门的地名。
抚近门抚近门俗称"大东门",是清代的沈阳城八门之一,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后拆除。
抚近门于1998年复建,位于盛京古文化街东部,与西部的怀远门相对而望,抚近门高20米,占地面积556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是沈阳标志性建筑。
内治门沈阳内治门又名小东门,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是清代盛京八门之一。
位于四平路(今中街路)东端。
盛京最后一个门九门路位于沈河区北部,西起正阳街,东至东顺内街,即在大北门与小北门之间。
此处内有九门南巷及其一至四巷,原有九门里胡同及九门外胡同。
1989年,以路北原有古城九门而得名为九门路。
九门路,源自曾经存在于此的九门。
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8),“沈阳中卫”都指挥闵忠,在元代“沈阳路”旧城基础上,加高加厚城墙,形成了砖石罩面的坚固城墙。
同时,“沈阳中卫”城池设置了四座城门,城内主要街路与四座城门相通,形成了“十字街”格局。
东门为“永宁门”、南门为“保安门”、西门为“永昌门”、北门为“安定门”(明代万历年间改称“镇边门”)。
北门,即“九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老盛京的那些事)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关于投档录取这些知识还需了解(录取时投档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