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易雪 通讯员 张美荣 张秀华“孩子在城里上托儿所,家里的田进了村里的‘托田所’。
”12月27日上午,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孙村村民孙凡亮笑呵呵道,自己现在完全成了“甩手掌柜”了。
从去年开始,孙凡亮将5.3亩家庭承包地托管给村服务组织,一年算下来,小麦亩产575.3公斤、玉米亩产661公斤,与去年相比足足增收1700元。
“没想到土地也能‘入托’,还能增收这么多钱!”孙凡亮高兴地说。
据兖州区农经服务中心主任高永成介绍,通过农业生产托管,让农户和服务组织都得到了提升和实惠。
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和项目引导,广大承包农户转变了思想观念,从不情愿、被动接受托管到积极主动寻求托管。
现在普遍认识到托管服务既能减轻种地负担,还比单纯土地流转增加收入,关键自己仍是“主家”;另一方面通过实施项目,服务组织了扩大了服务规模,增强了服务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项目所在村的农户,节约了种植成本、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种地收益。
小孟镇体仁寨村村民仇士俭,4.5亩家庭承包地,今年小麦亩产630公斤,玉米亩产650公斤,与去年相比,每亩降低成本46元,每亩增加产量100公斤,每亩增加收入170元。
4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实施项目,村均增收近万元。
漕河镇11村,今年仅通过实施托管服务项目,村集体增收34万元。
“不仅实现了农户、村集体“双增收”,还提升了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
”高永成说,该区制定了耕、种、收、秸秆还田等服务各环节的标准,促进了全区粮食生产托管服务标准的形成,带动提升了全区粮食生产服务质量,今年5月兖州区被命名为“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同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由半托管向全托管延伸,既有机械作业环节的托管,也有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农产品销售的托管,还有先进种植模式、现代管理技术的提供,提升了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截至目前,全区今年完成托管服务项目面积5.9万亩,带动全区30万亩地的托管服务,已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65.2%。
其中服务小农户6638户、服务规模经营主体127户,兑现涉农整合资金395万元;发展各类农业生产服务组织300余家。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