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专访|欧阳应霁:阅读就像饮食,需要你去精心挑选(欧阳应亮)

发布:2024-10-03 浏览:46

核心提示:“半饱是一种完美的缺陷,一半的希望,再加上一半的耐心,才是一整片蓝天。对现实保持一种满足,对未来保有一分好奇,相信生活里头总有更好玩的事情,会在下一个阶段出现。”这是跨界创作人、美食家、生活体验家欧阳应霁在自己的《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一书中对人生的思考。而对于阅读与美食之间的关系,欧阳应霁也有自己的解读:“阅读就像饮食,吃得饱很简单,但要想吃得好,需要你去精心挑选,读书也一样。”他热爱旅行,钟情漫画,关注设计,沉迷杂志,狂恋影音,爱恨美食……一路放肆贪玩,20年来的跨界还成了12本图书。他是来自香港的欧

“半饱是一种完美的缺陷,一半的希望,再加上一半的耐心,才是一整片蓝天。
对现实保持一种满足,对未来保有一分好奇,相信生活里头总有更好玩的事情,会在下一个阶段出现。
”这是跨界创作人、美食家、生活体验家欧阳应霁在自己的《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一书中对人生的思考。
而对于阅读与美食之间的关系,欧阳应霁也有自己的解读:“阅读就像饮食,吃得饱很简单,但要想吃得好,需要你去精心挑选,读书也一样。
”他热爱旅行,钟情漫画,关注设计,沉迷杂志,狂恋影音,爱恨美食……一路放肆贪玩,20年来的跨界还成了12本图书。
他是来自香港的欧阳应霁。
2018年12月16日,欧阳应霁来到新华文轩成都购书中心,作客由《三联生活周刊》和亚马逊Kindle主办的《阅读与美食——活色生香在书中》主题分享活动,为大家讲述了他在阅读中与美食相遇的经历,并表示,好的文字可以让我们对未曾见过的美食都垂涎欲滴。
在活动现场,欧阳应霁为大家推荐了许多关于美食的好书,他认为:“阅读就像饮食,吃得饱很简单,但要想吃得好,需要你去精心挑选,读书也一样。
”在活动开始前,欧阳应霁接受了读者报客户端的独家专访。
对待美食的态度,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Q:在您身上,“美食家”这个标签似乎更鲜明些。
那您为什么会跟美食结缘?A:这也跟我的家庭有关。
祖父是福建人,曾是印尼华侨,年轻时回到上海,之后又去厦门生活过。
母亲是山东籍,后又去了广东。
在一个有着天南地北背景的家庭里,我从小就有机会品尝南洋菜、闽南菜、粤菜、沪菜等。
有一天,我走进了一家馄饨店,食客很少,店里极其冷清。
回家后,我突然涌起一个念头:身边这些熟悉的味道或许有一天会因一场变故消失殆尽,那么,我能为这些熟悉的味道做点什么?于是,我就想以我个人的触角去探寻一下世间的味道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
于是,2003年,我出版了首部美食著作《半饱》。
Q:对于您而言,除了味蕾的享受,美食究竟还意味着什么?A:说到美食,当然最直接简单的是味蕾的享受以外,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食物背后承载的回忆、感情,以至于延伸出去的跟人间生活,跟家庭关系,跟各个地方、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背景相关的这一切。
食物也可以是历史、政治、经济,也可以是方方面面。
它也是可以是风花雪月,可以是很轻很轻的一种享受。
食物的涵盖力,它的能量这么饱满、这么充足。
这些对我来说,都是美食的真正意义。
对待美食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世界和人生的态度。
妈妈的味道,最是难忘Q: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美食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往往和母亲、和家,乃至家乡联系在一起。
您如何看待这一特殊的饮食文化?A:我觉得这不光只是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美食有很多承载的东西,其实纵观全世界,各个文化,哪怕有些文化不以美食作为最靓丽的名片,但是在民间里,美食生活的故事,跟家、跟亲人和故乡有所联系的。
所以,这也是我对饮食文化长期关注和好奇的原因。
当然,追究美食背后故事的过程总是会带给我很多惊喜。
具体到我来说,虽然吃过很多的美味食物,但现在真正能安慰自己的总是以前家里人做的那些食物。
我妈妈曾经做过很多小吃,比如由糯米、大麦、花生、冰糖煲的粥,冬天可热吃,夏天可凉吃,很温暖的。
还有鸡蛋饼,只是简单地鸡蛋加糖。
但妈妈做的食物,虽然简单,却是最让人难忘的。
Q:能说一个您跟美食的故事吗?A:关于我的美食故事,我在《天生是饭人》一书里就曾写到过:“在自己家里烧菜,到或远或近不同朋友家做饭,甚至找片郊野找个公园席地野餐,都是自然不过的乐事。
其实很多朋友都经常在实践了,我只是比较多事,来往出入菜市场和厨房,跟杯盘碗碟刀叉匙筷为伍,与四季不同食材做伴,背靠冰箱乘凉,以桌布做账,在餐桌上饱甜熟睡……食得是福,能够争取一切机会和同声同气的好友开怀大啖是缘,能够吃得到用心用力成就的食物,就更值得珍惜。
”其实,我们每个家庭最基本细致的关爱、沟通对话以至争执纠缠,不也是围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发生的吗?比如饮食。
所以,厨房和餐桌是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家人如此,朋友也如此。
因此,我每次去一个城市看朋友,总会花一些时间去菜市场买菜。
美食和友情,两不误。
何以解忧,烹饪即可Q:去年火爆的《深夜食堂》,其中的“人情味儿”成为一个话题,这也让正在都市打拼的人们深有同感。
作为美食生活家的您,最想对奔波在异乡的这些人们说些什么呢?A:我们每个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实都是异乡人。
哪怕是自己生活在自己从小生长的城市,因为种种的际遇,都会或多或少有一种孤独和流离漂泊的感觉,我觉得这也是当代人的一个共性吧。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在厨房里亲自动手做一些从小熟悉的美食,那至少可以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
因为在烹饪的过程中,我们的心可以安静下来。
Q:接到上面这个话题。
有人说:阅读和美食是夜晚最温柔的慰藉。
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A: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虽然我们都知道,晚上不能吃太多的东西,因为会影响睡眠。
但是,我们却总是觉得在深夜的时候,应该有那么一点点食物来暖一暖胃。
这就有点像在一天的疲累过后,觉得需要有一点点的文字或者图像来给我们一些小小的灵感或者安慰。
所以这二者其实是有一种重叠的治愈功效。
说到这阅读,我觉得晚上的阅读跟早上的阅读有所不同。
早上的阅读属于进取型的阅读,因为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
晚上的阅读,算是一个小小的收尾。
就像我自己,一般晚饭后都会翻一翻书籍。
只要觉得有倦意了,那就马上睡觉,然后就进入另外一个更好的梦境。
成都美食,让人与人更亲近Q: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而成都又是世界闻名的美食之都,请问您觉得成都吸引您的那种独特味道是什么?A:是的,不同城市,味道也不同,或浓或淡,食物也让城市更加鲜活。
成都的一张名片就是美食。
三年前,我在成都拍过《成都厨房》节目,有机会深入到好多饮食场所和厨房。
成都那种活泼的、鲜亮的、大辣辣的味道本身就是民间的底气跟食物的连接。
不过,成都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成都美食中的人文精神。
深夜仍然生意兴隆的火锅店,让我感到属于一座城市的晚上的格调。
而川菜大师对于食材、烹调方法乃至器皿的执着,让我又感到属于一座城市的白天,那种向上的味道。
成都的美食就会让我觉得这里的人与人之间有了一种更亲切的、更直接的关系。
Q:有人说,文字总是源于生活,美食总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烹饪与经营人生的很多道理都相似。
对此,你是怎么解读的呢?A:在这十来年,美食或者是美食文化突然成为一个大家很关注的话题,由此也衍生出了很多的商业价值或者社会潮流的一个风向指标等等。
但是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我也觉得别把这个太当成是一回事,因为这饮食生活本来就是我们平常的生活。
如果我们硬要把这个平常生活以一种夸张、猎奇的表现形式,甚至是给美食或者美食文化赋予一些过分的意义的话,那我觉得这其实是骚扰了我们一般人的日常生活。
比如,别把一家普通的小店弄成是那种石破天惊的状态。
所以,我们每个人还是应该回到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也千万不要被商业绑架了我们的平常生活。
如今,我们常常沉溺在快消文化和碎片信息中无法自拔,因而忽略了阅读的意义。
欧阳应霁带给我们的启示便是:阅读是让我们的生活、工作更有营养,更有内容的催化剂,它把平淡的生活变得不再平淡,把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再平凡。
(读者报客户端记者 何建)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招募|在成都与欧阳应霁聊聊阅读与美食(西安欧阳应霁开的面馆)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