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入选精英人才库,是对我之前工作成绩的认可。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支持,非常感谢日常工作中给予协助的同事、在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的老师、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引的领导。
菏泽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 张心承载荣誉的同时,沉甸甸的责任也担在了心头:入选之后,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当之无愧;在前有领军,后有骨干、雏鹰的检察人才梯队建设中,又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才能对菏泽检察工作的新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我想,用三种精神与大家共勉。
常学常新的专业精神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经济、金融、知识产权等各种专业化的内设机构或者办案团队尘埃落定,专业化,已经也必须成为检察工作发展的方向。
这种以提升检察战斗力为导向的检察职能整合方式,要求检察工作从过去流程化的工作模式向领域性的工作模式转化,更要求检察人学有所专、用有所长。
精英人才作为本部门、本条线、本专业的排头兵,需要熟练掌握、运用法律知识,更需要有专业化的专业领域的知识,才能够厘清纠纷所在,找出焦点所在,作出符合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专业判断,有效引导规制相关专业领域的行为,也才能够更好维护检察专业化发展。
知难而进的创新精神创新源于现状与发展的不相适应,它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意识。
我们作为一线的法律实践者,每天都面临着立法的滞后性与实践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不免因时因地采取办法解决一些执法难题,这对推动检察工作的创新有着先天的优势条件。
能够有解决难题的办法,这是能力;能够将这种办法提炼成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做法,则是一种意识。
我们不缺解决难题的办法,缺少的是在执法办案中,从一个实践的层面,一个微观的角度,探求检察工作如何通过发挥执法能动性、创新执法新举措,来提升执法能力、满足社会公众的司法需求的意识,这恰恰是精英人才所必须具备的。
不竞声华的团队精神从“承办人承办—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或者检委会决定”的“三级审批制”,到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要求更加突出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随着对检察官放权范围的扩大,检察官单兵作战、独立决定的情形不断增多,新型复杂案件也对检察官办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但是,个人在知识结构、司法经验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
在这种背景下,发挥知识储备、办案经验的优势,为战友们提供思考问题的多重视角,开阔办案思路,更是精英人才的一种责任。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取决于木桶有无缝隙,而精英人才的作用,就是尽最大努力去增加最短木板的长度、去缩小木板之间的缝隙,“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我想说,最贵的不是人才,是给他一个平台。
现在,平台搭建起来了,让我们在平台上成长,在磨砺中前行,与菏泽检察一起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