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土之年,谨防寒湿,一张经典古方,健脾胃、去痰湿,打通淤堵,全身轻松五运六气显示,今年是岁运太土的一年,土运太过,就是湿气偏重的一年。
根据《黄帝内经》和历代医家对甲辰的论述,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湿土之年”。
湿为阴邪,容易阻遏气机,湿气过重,也会影响阳气的生发;湿易困脾,湿气重会让脾胃运转不起来。
总结就是:湿气不除,后患无穷!对于湿气,大家或许并不陌生,可能还有一些朋友认为那不咋地,一年365天,364天都在除湿,剩下1天准备除湿。
虽说什么时候除湿都可以,但最好的祛湿时间还得数立夏后。
因为立夏后不容易伤身且更符合天时地利,效果更好。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里讲到夏三月,有句很重要的话,我们应该“使气得泄”,大概意思是,夏天,我们得特别有生命力地活出自己,把自身的能量多多往外散发出去。
从身体上来讲,这个“使气得泄”,意味着你要出汗,要运动,气血要往上往外走,把你体表的皮肤肌肉充盈起来。
但是有些人,阳气生发不起来,夏季也还是没精神,手脚凉,动不动感冒流鼻涕;还有些人偏痰湿体质,身体沉重、垃圾太多,气血太堵了,没有那么容易顺畅地流通。
这两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回到了祛痰湿、补阳气身上。
祛湿,很多人喜欢用红豆薏米汤,但实则连自己是湿热还是寒湿体质都分不清,有的误打误撞用对了,有的越补越湿。
今天分享一个祛湿的老办法——四神汤,无论是寒湿还是湿热,都可以用。
山药、芡实、茯苓、莲子千古祛湿名方,其中茯苓以去湿为长,芡实把湿气转化成津液、补脾,莲子养心安宁,山药健脾,整体调理身体,有厚实肠胃、化湿利水的功效。
做法也很简单,山药、芡实、茯苓、莲子洗净,加入2000毫升清水小火煮30分钟,喜欢有味道可以加入少许冰糖,继续小火煮10分钟。
除此之外,分享3个祛湿的小方法:①运动做一做八段锦、太极拳,也可以散散步,跳跳广场舞。
什么活动量最好呢?让自己微微出汗,最好不要大汗淋漓。
②晒太阳每天晒15分钟以上的太阳,可以增强体质、去除湿气,怕晒伤可以避开正午,可以选择上午9点-10点、下午4点钟以后。
③睡前泡脚泡脚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去除体内的寒湿,睡前泡还有助于放松、提高睡眠质量。
也可以放水里放些花椒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