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专属建筑,它们往往在深巷楼宇中,就像北京的胡同和上海的弄堂。
而在锡山区东亭街道,这样的地方被叫做“老街”。
历史悠久的街巷,好似璀璨的明珠,见证着城市的发展。
东亭老街,便是其中之一。
今天,让我们在市井的喧嚣中,走进老街,看看它不平凡的百年沧桑。
在这里,与东亭的烟火气撞个满怀东亭老街的地理位置十分好,紧挨地铁站,四通八达。
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时至今日的东亭老街,依旧是令人惊叹的。
往昔它是人流汇集、万商汇聚的繁盛街区,如今在一座座摩登大楼的裹挟之下,化身为进有繁华退有家常的烟火人间。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下来,东亭老街便开始了一天的繁忙。
车水马龙,照面寒暄,这里有老东亭人的生活味道,市井的烟火气在巷子里散落一地。
从隆亭路入口进来,映入眼帘的是东街集贸市场,大家都习惯叫它“老街菜场”。
早晨与傍晚是菜场最热闹的时候,人们从四面涌向菜场,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
那时候东亭中心小学还没有搬迁,学校对面就是“老街菜场”,放学后一过马路,就跟着大人进入了拥挤的菜场。
大人挑菜的时候总是很专注,新鲜蔬菜总是沾满清晨的湿气,小朋友认识世界的眼界,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街道不宽,两边却开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店。
没来过的人乍一看以为,东亭老街不过是一个热闹的菜市场,但是走进后却发现大有内容。
修鞋的、打钥匙的、做衣服的......巷子深处,还保留着老东亭的生活方式。
东亭街头难寻觅的老手艺,在这里都能找到。
它们的存在,又好似是一代人的情怀。
遍布生活气息的东亭老街,行人放缓脚步,熙攘的人群,嘈杂的声音,似乎把你带入了记忆里的某个时刻,身边的人突然变得高大起来。
远处各式小吃的香味充斥着鼻尖,唾液分泌加快,耳边响起一道温柔的声音:“想吃什么就告诉我。
”记忆味道,始终和初次相见一样如今越来越便利的生活,让不少老味道销声匿迹,在这条街上,我们却找到了消失已久的老味道。
而摊开东亭的美食地图,你会发现,那些称得上是人气美食的打卡点必然都有老街的身影。
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店仅仅凭借一碗馄饨、几个汤圆,就温暖了一条老街,俘获了整个锡城人的心。
脆皮蛋糕、年糕、酒酿圆子......都是80、90的童年味道,路边偶尔才能瞧见其中几样儿时熟悉的滋味,在东亭老街上却随处可见,这一物一景是真正勾人回忆啊。
旧时,人们不会因为谁家的店铺足够精致而去打卡,也不会因为哪家的菜品更加新颖而去尝试,只要味道对口就足矣。
正是这样的态度,才让这些动辄就开了三四十年的老店能耐住时间的考验,留存至今并依旧风靡。
东亭老街,正经历着另一次重生不知何时起,城市变迁的速度愈发加快,习惯了步履如飞的生活节奏,即使路过必经的东亭老街,也时常来不及回忆那些细碎的过往。
东亭的城市面貌一直在变化,文化气息与烟火气息相交的老街也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崭新的观感。
随着对东亭老街进行有机更新改造,街区有了明朗的店面、更加开阔的路面,一些门牌也做了换新,整齐停放的车辆让人眼前一亮。
舒心的街区环境整齐划一的停车位整洁一新的菜场新增的便民临时停车场街区文化墙新建高品质公厕重回东亭老街,不仅感受到了修整之后老街的变化,也找到了曾经老街的老味道和这里永远不曾改变的活力。
未来,东亭街道将引进多元化消费业态,实现老街区的全面活化,一座座古建筑将“破茧重生”,用街区文化唤醒老街。
蓝湾1917文旅街区项目将通过重塑、活化本土文化元素,还原东亭水乡繁华,复苏东亭老街烟火,再现古桥旧巷昔日热闹景象。
引进特色小店、网红首店,形成以小店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为主打特色的活力街区,打造集生活休闲、潮流打卡、文化创意、展陈展览、研学教育为一体的东亭生活休闲文化商业街、无锡城市潮流打卡聚集地,演绎历史文化街区的深层内涵。
身穿新衣的东亭老街,依然遵循着自己的生活节奏,日夜承载着东亭人的故事和回忆,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满身荣光的老建筑体与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一起,度过同样悠然的一天。
去看一下现在的东亭老街,在这里感受市井街巷的生活气息,尽情品味这条老街带来的烟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