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旬,本报曾报道过济南老城区幸存的一段大约20米的残存古城墙遗址,将要考古发掘并加固维修的事情。
眨眼时间过去了2个月,备受市民关注的这段位于老城区西城根街中段的老城墙,到底维修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撤掉周围的围挡物,向公众展示?8月3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维修现场一探究竟。
老青砖“断顿”工程被迫停工不巧,记者赶到现场时,并没有工人在工地施工。
和上次来查看时一样,古城墙外面仍然被绿色的围挡物遮蔽了起来。
其中,一个专供工人出入的小门也上了锁。
记者透过门口的间隙往里看,里面古城墙的一侧,施工架高高耸立,墙壁不少地方有明显维修过的痕迹。
一些原来附着在古城墙墙壁上的杂物已被剥离掉,露出了城墙的本色。
有些裸露的城墙表面,由于历经岁月的侵蚀,青砖已经残破不堪,甚至脱落。
有的地方,还能看出青砖墙中夹杂着红砖,显然以前维修过。
记者以为,可能是由于现在天气过于炎热不太适合施工才停工的。
但在电话联系到施工方、山东智邦文物保护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谷民茂之后,记者才得知并不是天气原因停工的。
原来,古城墙修复遵守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换上的砖得用老青砖,不能用新砖。
并且,还不是用一般盖房用的青砖,而是比较厚大的城墙专门使用的老青砖。
可这样的老青砖,存量已经很少了,现场施工缺少可用的老青砖,只能停工。
于是,建设方和施工方派人到处寻访老青砖,已经跑了十多个城市考察。
目前,工人正从青岛和临沂往济南运输老青砖。
谷民茂告诉记者,现在古城墙的前期防护棚已搭善完毕,石材的拆弃加固已经完成,酥碱青砖替补部位的加固也已经完成。
由于在寻找运输老青砖等建筑老材料这一环节耽误了时间,原来预计8月27的竣工日期要往后推迟。
如果一切顺利,预计10初可以完成这段古城墙的维修工作。
古城墙已有600多年历史工地负责维修材料供应的王先生介绍,目前他们考察走访了10多个城市,已从外地收集到2000多块明代老青砖,很快就能运回济南。
等老青砖运来后,预计下周就可全面开工。
据了解,济南现存的这段高约6米的古城墙成型于宋代,原是夯土板筑。
到了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才在原城墙外包裹了砖石,如此算起来,这段古城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明崇祯《历乘》记载,“明洪武四年,土墙内外甃以砖石,周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阔三丈深三丈。
”说的就是济南的高大厚实的古城墙。
这不禁让人想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打天下时遵循的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可以说,这段残存的古城墙,对于济南具有很独特的历史价值。
因为从某一个方面说,它也是济南城市发展的载体和见证。
我们期待着这段古城墙早日修复完成,再现当年的雄姿,给大众提供一个怀旧思古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