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暴雨过后,中国绿发会志愿者周翀老师在连云港市花果山当路东山巡护时,遇到了一条金黄色的“小蛇”横穿山路。
仔细一看,原来是笄蛭。
图源:海上人据了解,笄蛭在连云港本地实属罕见,尤其是身体这么长的笄蛭。
据周翀老师目测,发现的这条笄蛭体长超过40cm,且是保守估计,实际长度或许还要长不少。
图源:海上人笄蛭,也被称为“天蛇”,古称“土蛊”。
周翀老师表示:“这几年里,见到过两次‘天蛇’,上一次是今年的1月份,但和这次见到的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真的是超长啊!认真看,小蚂蚁碰到它,扭头就跑。
”笄蛭,属涡虫纲笄蛭科,是一种独特的陆生扁形动物。
它们用皮肤呼吸,靠身体上细微的纤毛运动,运动较为缓慢。
多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树根旁、墙脚下、砖石块下及土壤中。
虽然它们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但水多了也会不适应而转移到其他地方。
一般多在夜间活动,因此人们不常见到它们。
等到阴雨天时,它们会出来活动。
笄蛭是雌雄同体动物,可以进行自我繁殖。
而且其再生能力很强,如果将其切成两半,这两半均可再生出失去的另一半,形成两个新的完整的个体。
它们尤其擅长捕食蚯蚓,是蚯蚓的天敌。
利用消化酶进行体外消化,对蚯蚓的杀伤力非常大,因此,也被称为“蚯蚓杀手”。
虽然外形类似蛇且能吸血和再生,但并不会对人类直接造成严重危险。
然而,有专家指出,笄蛭的毒性比较低,但对人体的血液细胞破坏性强,有着致命的打击。
因此,在野外看到后,应保持适当的警惕和距离,最好不要皮肤直接接触,以避免对人体带来潜在的风险。
(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 整理/露尔 审核/Ann 编辑/L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