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豁然写道,“生活除了一地鸡毛,还有诗和美味虾。
”散文大家汪曾祺汪老也曾记下“人生忽如寄,莫辜负汤,茶和好天气”。
关于生活该如何获得幸福感,文人墨客早已给咱们指明了:善于发现平淡生活中的色彩,品味日常琐事里的乐趣,珍惜眼前的小确幸,这些都是生活给我们的馈赠。
那我们能从生活里的哪些角度发现小确幸的一面呢?壹丨食物的幸福感食物,在最初原始时代仅仅是为了对抗人身体的饥饿感,为了填饱肚子人们开始捕食猎物、种植农作物掌握了各项技巧走向了农耕文明。
在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中国人在饮食上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智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什么时候吃饭?吃什么?怎么吃?中国人发明出了五花八门的做法和讲究。
春夏秋冬,朝夕晦明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都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以此达到阴阳协调。
从天人合一与整体功能出发,达到中国人认为的饮食最佳境界“和”,“中和为美”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最高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
在不同的时间可以品尝不同的食物,甚至随着种植技术的提升,物流水平的提速,人们还可以吃到反季节的新鲜的瓜果蔬菜。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去杨贵妃才有的待遇在我们今天已经成为常态了,这如何不是生活里的幸事呢?贰丨出行的便捷感在过去,出趟远门可是非常不便的,选好合适出行的马匹,路上带够充足的干粮,还要花费短则几日,长则半月有余的时间才能到目的地。
李白曾在《蜀道难》中写道“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注。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也让今天的我们认识了古人们出行的艰难。
而今天,出门的交通工具种类繁多,人们的走亲访友和工作出差也不需要再考虑距离的远近。
出远门可以火车、高铁、飞机、轮船;市内出行可以选择共享单车、电动车、地铁、公交,阡陌交通、四通八达畅行无阻。
现在疫情正在走向结束,人们又可以去到世界上的任意地方“行万里路”,这难道不是生活里的幸事吗?叁丨心态的自由感孔子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孔子将至九夷,学生说:“陋,如之何?”意思是:那么简陋的地方,你去干什么?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真君子的住所,何来简陋?以我个人的理解,孔子的话有两重含义:第一,真君子心怀天下,“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可以忽略外在的环境,因为他的志向足以支撑自己的尊严;第二,真君子富有情趣,内心有一种恒定的力量,所到之处都会因为他的存在而活色生香。
佛家有一种观念,刚好与孔子的话对应,叫作“心能转境”。
因为我们在世界上遭遇的各种物境,都无法强求遇到最好的境界。
其实,生命中的所有相遇都是必然,因为生命没有所谓的弯路。
如果不经过所谓的弯路,你不可能到达此刻。
那么,当你处于逆境或者遭遇不顺的时候,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环境,又如何调整自己去应对?调心是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面对纷纭变化的世界,唯有将纷纷扰扰的心安定下来,此心不动,才不会心随物转。
如果你能在自我的夹缝中找到人生的宽度,那么结果会让你知道,心真的是能转境的。
有的时候,我们似乎困囿于眼前的琐事与苟且,总是在抱怨眼前的生活,充满了慌乱与不满,却很少跳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我们眼前生活的世界,那些出现在生活中一点点的小确幸,帮助发现我们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当你对生活不满时,看看自己是否珍惜了已经拥有的?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当你因为没有鞋穿而哭泣的时候,想想那些失去双脚的人。
”其实,你看我,我看你,人人都有一些被别人羡慕的幸福,但不要虚构着别人的幸福,浪掷了自己手中握住的价值。
想明白这一点,也许你的日子也正在被别人暗暗羡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