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成语叫“东床快婿”,代指才能出众的女婿,后世成为女婿的美称。
一个优秀的女婿为什么会叫“东床”呢?这里还有个历史典故。
说的是东晋时郄(xī)家与王家的故事。
东晋时期,在朝中为官的人中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身为太傅(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的郄鉴,一个是身为丞相的王导。
话说郄鉴家有个漂亮的女儿,年方二八,名叫郄璿,字子房。
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郄鉴爱如掌上明珠。
男大当婚,女在当嫁,郄老师当然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想尽快给女儿找个好婆家嫁了。
他的同事王导,是魏晋名门“琅玡王氏”,家中子侄众多,郄老师就想攀上这家亲戚。
他把这种想法给王导一说,王导满口答应,说:“我们王家的男孩儿,你自己去挑,挑上谁是谁。
”有了相爷的承诺,郄老师就选一佳期,命管家带上厚礼到王丞相府去刺探情报——也可以说是去搞初试吧。
王家公子听说郄太傅家来选婿,个个都卯足了劲,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因为他们早就听说郄家有个美貌多才的佳人郄子房,都希望自己能被选中。
别人,这场“秀”还真让老管家开了眼,王家子弟个个都是青年才俊,随便捞一个,就配得上自家小姐。
后来,管家发现东厢房里还有个年轻男子,没有刻意打扮不说,还袒胸露怀地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管家回到郄府后,将在王家看到的一切如实汇报。
郄老师听完眼睛一亮,当初做出了一个让老管家都目瞪口呆的决定,他要把女儿郄子房嫁给那个袒腹东床的年轻人。
那个袒腹东床的年轻人,是王导弟弟王旷的儿子。
郄老师高高兴兴地把女儿嫁进了王旷家。
当年这个袒腹东床的年轻人,就是,后来以书法闻名于天下的王羲之。
由此,“令袒”或“东床”就成了对女婿的尊称。
但“令袒”或“东床”这种称谓一般都用于称对方的女婿、别人的女婿。
[郗太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后称人婿为“令坦”或“东床”。
(《世语新说·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