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我的生活#文/王民官择邻而居,意思是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
出自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何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早已熟知。
说的是,战国时期,孟子小时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生下来,只有百分之二十会受到父母遗传的影响,剩下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受后天的环境影响,而古时的孟母正是意识到了环境的巨大影响性,所以才三次搬家,让孟子好好学习。
如此看来,“穷山恶水出刁民”真的不是空穴来风,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地区,贫穷的不止是物质,更是人心理上的贫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沧海桑田,芸芸众生。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不同形形色色的人、身边周围的人打交道。
遇上了好的邻居,能让你心情舒畅,感觉如同家人一样。
若是遇到不好的邻居,你就很厌恶周围的环境,甚至会给你的人生留下阴影,让你不愿回想起过去那段难堪的岁月。
笔者刚结婚的那会儿,虽然居住环境简陋,条件不是很好,但感觉周围的人大都平易近人,有个什么事,大伙儿相互帮助,不计得失报酬。
后来单位分房后,是以职务级别分配购置的。
出门见面聊天,都是论资排辈,而其家属总是以高人一等自居,人情冷漠,等级观念十分严重。
在这里,居住环境虽然好,但心情压抑。
后来,又搬到另外一处,周边环境好,居住面积大,空气清新怡人,人与人也互不相识,感觉天马行空、自由自在、无所顾忌,心情也变得非常舒适。
看起来,择邻而居,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行走于人世间,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有的时候,这些人就像匆匆过客,擦肩而过;有的时候,他们却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有的时候,我们也是无能为力,该来的总要来,该碰到的也是躲避不开,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尤其是遇到那些有问题的邻居,真的让人伤透了脑筋。
老祖宗有句老话说:“邻居两不交,亲戚三不走”,意思是与那些个惹是生非、乱嚼舌根的邻居不能交;与那些个嫌贫爱富、忘恩负义、看不起你的亲戚不能走动。
即使亲戚邻里间关系处理的再好,也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能让我们自己受到任何的委屈和伤害。
现在的人重物质享受,轻德行修养。
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利益,经常闹得脸红脖子粗,甚至不惜大打出手。
亲戚朋友之间,若是没有利益来往,便会相安无事,一旦涉及利益,大都相处得不是很愉快。
所以,在我们这个人情世故浓重的社会里,做人千万不要太过高调、太显摆露富张扬。
因为你过的好与坏,真的与别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你若过的奢华,人家会嫉妒你,甚至骂你为富不仁。
若是你过的家徒四壁、贫困潦倒,别人还会嘲讽你、小瞧你、看不起你。
所以,择邻而居,择友而交,择善而从,应当成为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所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大都本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信念,努力地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选择有利于自己各方面发展的邻居而居住。
若是有选择条件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知人知面要知心。
当然,若是没有条件改变时,还是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即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独善其身,修心养德,过好自己,诚如《增广贤文》所说,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因此,在择邻而居时,还是要找一个靠山面海,绿树成荫,生态优美的环境居住。
有了好的自然环境,也还应打造一个温馨的人文环境。
实际上,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无论是远亲或近邻,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不管怎么说,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也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尺度。
即不交人品不好、德行较差的人,不聊嚼舌根子、搬弄是非的人,不处三观不正、戾气严重的人,不理勾心斗角、说三道四的人,绝交看碟下菜、嫌贫爱富的人,疏远以怨报德、忘恩负义的人,摒弃小人得志、以貌取人的人,远离惹是生非、唯利是图的人。
有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是要跟与我们有着同样的经历、同样的职业、同样行为习惯的人,与那些真心地对我们好的人在一起。
我们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我们。
用真情换真心,与人为善,睦邻友好,和睦共处,珍惜那些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过得惬意、舒心和快乐。
2024年1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