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20222年我国建筑保温材料市场规模由686.6亿元增长至约2011.5亿元。
未来,保温隔热材料作为建筑建设的关键性材料,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从政策指导方向看,在国家将绿色建筑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和提出促进绿色建材的生产应用的背景下,绿色化保温隔热材料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一、定义及分类隔热材料是一类专门设计用于减少热传导、热传递或热辐射的材料。
这些材料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热量的传递,以保持或改善物体、系统或环境的温度。
隔热材料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建筑、工业、交通工具、电子设备等,旨在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温度传导和散失。
当太阳光照射于织物表面时,主要出现反射、吸收和穿透三种形式。
隔热原理是利用材料本身的性质或者经过后整理技术的材料,当热辐射照射于织物表面时,小部分透过织物,绝大部分被织物本身或是表面整理涂层反射和吸收,从而达到隔热的作用。
基于这三种现象,目前的隔热原理主要为阻隔型、反射型和辐射型,其中反射型最为容易实现且研究最多。
二、行业政策近些年随着中国建筑业等行业的发展,对隔热材料行业的需求也随之上涨,近些年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扶持中国隔热材料行业的发展,2022年4月,工信部及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用纺织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动在个体防护用品、保暖隔热材料、防水透湿材料、电池隔膜等产品中的应用。
拓宽了隔热材料行业的应用领域。
三、发展历程中国隔热材料行业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初期,建筑工业兴起,使用传统材料如石灰、泥土。
在20世纪70-80年代,引入了聚合物泡沫、玻璃纤维等新型隔热材料,提升了建筑保温效果。
1990年随着对能源效率的关注,各种新型隔热材料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
2000年,隔热材料应用领域逐渐扩大至工业、汽车、电子等领域。
2010年,隔热材料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出现了一批专业制造商和研发机构。
最近,行业着眼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发展更高效、环保的隔热材料。
四、行业风险1、市场竞争风险中国隔热材料行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主要原因包括行业内企业数量庞大、产品同质性较高。
为争夺市场份额,企业陷入价格战,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
此外,低利润率限制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投入,阻碍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2、环境法规风险近年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环保法规的力度。
这对隔热材料行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包括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和产品回收等方面。
企业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并达到新的合规标准,面临生产受限、罚款等风险,影响企业经营。
3、原材料价格风险隔热材料的制造通常依赖于多种原材料,如聚合物、玻璃纤维等。
全球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和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对隔热材料行业造成直接的成本压力。
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企业需谨慎应对以维护盈利水平。
4、技术创新风险随着科技的发展,隔热材料行业正面临着不断升级的技术标准和创新需求。
企业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研发,以推动产品性能的提升,满足市场对高效、环保隔热材料的需求。
然而,技术创新带来的高成本和不确定性也是行业发展的风险,需要企业在创新和稳健经营之间找到平衡。
五、产业链隔热材料产业链结构较为清晰,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主要为聚苯乙烯、相变材料、聚氨酯、黏结剂、耐火剂等;产业链下游为隔热材料的应用领域,主要为建筑保温、工业设备隔热、汽车隔热、电子器件散热、航空航天、冷链物流、太阳能和热能利用等 。
隔热材料的下游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建筑、石油化工、热力管网、锂电池、航天、军工等。
随着这些领域的发展,对隔热材料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从而推动隔热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
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
隔热材料产业百科作为隔热材料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隔热材料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隔热材料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
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
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