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通州区城市管理委: 高质量城市管理“绣”出品质新生活

发布:2024-10-04 浏览:33

核心提示:深冬时节,北京城市副中心读像一首诗,看似一幅画。168条背街小巷“一街一景”;“三庙一塔”等区域周边环境精彩旖旎;天桥湾小区旧貌换新颜;加之运河沿岸灯光秀“点亮”夜空,为市民游览运河打造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满脸笑容的人们从心底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美好,在城市靓丽、生活美好的背后,离不开“城市大管家”的默默付出和辛勤汗水。作为正在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在精细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美化靓化城市形象、暖心服务市民等方面狠下功夫、再次提升,把城市管理作为民心工程,以城为家,发扬钉钉子精神,下

深冬时节,北京城市副中心读像一首诗,看似一幅画。
168条背街小巷“一街一景”;“三庙一塔”等区域周边环境精彩旖旎;天桥湾小区旧貌换新颜;加之运河沿岸灯光秀“点亮”夜空,为市民游览运河打造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满脸笑容的人们从心底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美好,在城市靓丽、生活美好的背后,离不开“城市大管家”的默默付出和辛勤汗水。
作为正在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在精细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美化靓化城市形象、暖心服务市民等方面狠下功夫、再次提升,把城市管理作为民心工程,以城为家,发扬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大”城“细”管、“老”城“新”治,不断刷新城市颜值,提升城市气质,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城市发展成果,畅享幸福美好生活。
把接诉即办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将“超薄磨耗层”国产新技术应用到市政道路建设中,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获评2021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的永顺中街。
“三庙一塔”夜景亮化后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错时共享、限时免费,便民停车缓解交通拥堵。
同时应用人防+技防方式助力垃圾分类工作。
打造近零能耗建筑的河东5号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
管理更精当好城市“大管家”、群众“贴心人”最近,住在梨园镇孙王场小区的万晓慧格外开心。
因为自家楼下原本“脏乱差”的泥泞小路,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
“原来,这里路两边垃圾成堆,又没有路灯,经常有人摔倒。
”万晓慧说,“现在,路面铺上地砖,绿地修整,路灯明亮,再也不用摸黑回家了。
”“泥泞路”变身“暖心路”,得益于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密织的一张网,推动副中心城市管理更加精细。
目前,通州全域内共划分网格1844个,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员、街巷长、小巷管家等力量,对每个网格进行无死角巡查,对发现的问题上报网格平台并派发至责任单位第一时间进行办理。
同时,区城市管理委探索推行“热线+网格”工作模式,通过对群众反映的诉求进行大数据分析筛选高频点位、高频问题与网格巡查相结合,有重点地开展网格专项巡查,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通过发挥网格精细化管理作用,最终密织成一张全民参与的城市治理大网。
今年以来,网格平台共接收城市管理类有效案件466036件,结案457174件,结案率为98.10%。
区城市管理委接诉即办诉求和网格案件量巨大,对此党组提出,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全系统要将“可以了”转变为“还不够”,将“差不多了”转变为“能更好”。
颜值更高背街小巷靓起来居民生活美起来一座城市的品质,既承载着其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还折射出治理能力与水平。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借背街小巷整治之机,将环境整治提升由街巷向周边居民小区、平房院落、花园绿地甚至附近纵横交错的支路胡同延伸,以线带面,形成“组团式”连片整治效果,整体形象和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潞河中学北街片区就是典型的例子,以潞河中学北街为整治重点,同时将附近的疾控中心东侧路和潞河园路同步纳入整治范畴,最终形成“组团式”连片整治效果。
今年,城市副中心打造五大“精治”片区,分别是西海子片区、复兴里片区、果园片区、北京小学东侧路片区、荔景西路片区。
五大片区全部以街区为单元,“组团式”连片推进。
其中,西海子、复兴里两个片区将被打造为全市环境精细化整治示范片区。
通州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经过两轮三年计划,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整治成果,老城区范围内168条背街小巷按照精治类、维护类完成“精细化”整治提升。
在刚刚评选出的2021北京十大最美街巷中,通州区永顺中街和鱼市胡同上榜,占今年全市最美街巷总量的五分之一。
积极发掘冬奥元素,打造冬奥文化街巷,助力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冬残奥会。
同时,架空线入地工作进展也非常顺利,年底前,城市副中心将再完成128公里背街小巷及主、次干路的架空线入地任务,让市民抬头就可感受到清朗有序的视觉空间。
不仅如此,通济路、新华大街、通燕高速沿线三项景观亮化工程,扮靓了城市副中心的夜空。
“三庙一塔”夜景亮化工程即将完工,燃灯佛舍利塔已在祥云灯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运河沿岸夜景亮化和大运河灯光秀亮相城市副中心,为市民游览运河打造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在首都环境建设专项检查考核中,通州1月在5个发展新区中排名第一,自2月纳入东西城+副中心的新版编组考核,2月、4月、7月、9月排名第二,三季度总成绩超过东城排名第二,以实绩敢于在与东西城并肩迎检中讲好通州故事。
“作为老通州人,我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这就是幸福感。
”家住西门附近的郭先生说。
服务更实聚焦群众需求补齐设施短板城市管理以人为本,城市服务为民分忧,才能彰显一座城市的温度。
供暖方面,区城市管理委已在上一个采暖季结束后便立即组织全区各供热单位陆续开展各供热小区的“冬病夏治”工作,并在供暖来临前陆续开展打压试水和点火调试工作,还在11月通过媒体公布了全区各供热单位服务电话,确保每一位市民都能精准地找到各家的供热服务单位,提前排查并解决问题,让市民真真正正温暖过冬。
除及时保障市民的供暖需求外,区城市管理委还在道路标线上下功夫,为市民尽可能地提高安全出行系数。
今年10月,新华西街路口完成了“精耕细作”,施划的新型高亮斑马线,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出行安全。
而对于一些存在视觉盲区的道路,区城市管理委则施划了一种由白色虚线块构成的“视觉减速带”,给机动车驾驶员以车道变窄的视觉效果,从而提醒司机减速慢行;另外,虚线块还增加了特殊路段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车道的识认性。
目前13个铁道桥下与急转弯路段完成了该标识线的施划,而且还将会随着新路的建设同步推进,如有需求,立即施划。
在防治“臃包沟坎”等路面病害方面,城市副中心街区的一些道路镀上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新技术“超薄磨耗层”,这种技术能够抗大车碾轧、防路面渗水,而且防滑系数也大大增加,只需要铺1.5厘米至2厘米,效果就相当于过去铺6厘米厚的普通沥青,道路使用寿命能延长60%。
在保障驾驶员驾驶机动车安全出行的同时,城市慢行系统也初具规模,为使梨园片区、文旅区周边配套及交通得到进一步保障,区城市管理委对其周边的慢行系统实施了改造,改造完成后,慢行系统总里程可达91公里。
同时,微循环道路建设有序推进,一张张大城市路网也在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便捷的服务。
做好城市治理“天大的小事儿”,就要着眼民生短板,提升服务水平,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处用心。
目前,区城市管理委完成4处停车场有偿错时共享,共享车位195个,路侧停车电子收费泊位已达3659个,尽可能满足市民的停车需求。
城市道路保洁工作严格按照“一扫、两保、一洗地、一冲刷、两降尘、一捡拾”的组合工艺标准,每天不间断进行作业,并及时出动作业人员进行夏季防汛和冬季的扫雪铲冰工作,为市民营造整洁安全的出行环境。
环卫基础设施也在进一步完善,完成公厕革命的159座公厕,时刻严格按照防疫、卫生标准进行保洁,便民如厕。
各个项目的完成,也都在潜移默化地、更好地改变着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节能环保探索“低碳节能”且更高效的“精细治理”新模式随着低碳、减排工作的推进,区城市管理委也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让市政设施得到更为高效的利用。
市民行走在京洲南街不难发现,路灯比以前更亮了。
原来,区城市管理委在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了道路路灯改造工作,共涉及道路112条,总长约129.64公里,更换路灯6201盏,通过对原有的高压钠灯更换为新能源LED灯具,在保障正常照明亮度的前提下比原有的高压纳灯用电可节省40%,通过运算,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每年可节省100多万度电,并在灯杆上加装智能单灯控制器,从而实现智能管理。
此外,还新增路灯1585基,建设里程19.6公里,城市道路更加明亮、通行更加顺畅,155范围内基本清除有路无灯现象。
与此同时,城市副中心采取设置环境公益维护岗与视频技术共用的人防+技防的方式,在提供了就业资源的同时,更好地助力于垃圾分类工作。
截至目前,3658座分类投放站、283座分类驿站投入使用,12个街乡镇建设了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近9万人参与桶前值守,居民参与率达91.5%。
自2020年9月垃圾分类纳入市级6+1考核体系以来,取得2020年度综合第二,2021年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综合第二、第三季度第四的较好成绩。
在能源方面,位于潞苑北大街河东5号调峰热源厂内的智慧服务保障中心基本完成建设工作,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该建筑集纳了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发电、储能罐、全智能感应“室外窗帘”等10余项高科技节能新技术,作为全市首个近零能耗建筑,为北京市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发展提供示范。
高效照明设施投用、垃圾分类顺利推进、低能耗建筑建设,无不彰显出一种崭新的城市治理模式。
科技助力“城市大脑”让生活更便捷美妙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整洁、有序、靓丽,而大数据科技的助力可以让城市更加“聪明”。
目前,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城市大脑”已完成3D画面转换,让数据更为立体。
目前,该平台已融合了60种类型的数据,包括监控设备、环卫、停车诱导屏等物联设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城市的运行实况、城市部件分布情况等数据,尽在掌握。
这就要说到地下三维AR增强现实技术的更广泛应用了。
自今年1月至今,区城市管理委已利用该技术为全区应急抢修、现场数据支持、查阅资料等工作提供了76次数据服务,保护了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
此外,全区906平方公里内除在建道路外,所有路口信号灯已全部实现联网控制。
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供的测评报告显示,“智慧交通”系统运行后,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车速提高15.6%,城市主干道通行时间缩短32.5%。
展望2021年,区六届人大“加强城市管理”议案已得到顺利办结,今年区城市管理委承办的建议、提案也圆满完成,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一个生态优美、功能完善、经济发展、民生富足的城市副中心,不仅契合广大市民的利益,其红利也将释放至京津冀城市圈。
以首善标准推动副中心建设,既是首都功能规划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需之事,需时刻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打造一个更好的城市副中心。
城市越发展,越要下足“绣花”功夫;城市管理越精细,群众的满意度就越高。
作为城市管理、城市运行、城市保障的主力军,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将继续从精细处入手,从群众关切的事做起,用好治理“绣花针”,“绣”出城市发展的亮丽图景,“绣”出群众期待的美好未来。
(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发布)记者:冯维静摄影:唐建 常鸣责任编辑:刘天泽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上海大都市圈,何以为“大”,何以成“圈”?(上海大都市圈包括哪些城市)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